第六章 短命西罗马也能影响欧洲上千年(第17/17页)

果然,对大贵族的让步并没有为腓特烈二世换来在意大利的胜利。伦巴德城市与教皇结盟,在1249年法塞尔塔战役中大败腓特烈二世,俘获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及3000官兵。次年10月,腓特烈二世在悲戚中死于意大利。

通向罗马之路至此已被断绝,恢复“罗马皇帝”权威已经没人支持了,但其后代仍如飞蛾扑火般接踵而来。霍亨斯陶芬家族最后一个男后裔,15岁的小康拉德所率7000骑士,在1268年8月23日塔利亚科佐之战中全军覆灭,他被俘后在那不勒斯被斩首。从此,该家族灭绝,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优势丧尽,意大利实际上已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而“罗马皇帝”的号召力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无论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还是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王朝,都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都想打着“罗马皇帝”的旗号,控制教权,成为又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但两个王朝的数代皇帝加起来几百年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他们失败的原因并不是“罗马皇帝”这个称号没有吸引力,而是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基本形成,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皇帝热衷恢复“罗马皇帝”的权威,而各地公侯则为了维护其小利益与教皇相互支持,反对或者暗中阻碍皇帝实现梦想。因为,如果皇帝实现了恢复“罗马皇帝”的权威,将政权、军权、经济权以及教权等所有权力集于一身,那么他们将会丧失很多利益。

德意志处于欧洲中部,成为东欧与西欧、南欧与北欧进行贸易的必经之地。德意志各城市的中介贸易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王朝的皇帝们虽然拼尽全力去恢复“罗马皇帝”的权威,但遇到的内部阻力也是空前的。加上罗马教皇企图通过基督教影响欧洲各国,不甘心回到罗马帝国时代的教权从属于皇权,而希望实现那些公侯们所期待的教权高于皇权,萨克森王朝的皇帝们自然无法实现梦想。

双方长期斗争的结果是,萨克森王朝的皇帝失败了,罗马教皇以及那些反对皇帝权力高度集中的贵族赢得了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只是短暂的。从长期来说,那些贵族们输得很惨,导致德意志无法拥有英国和法国那种王权集中的对外具有整体竞争力的格局。这也是后来意大利和德意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落后于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