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战斗让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第8/21页)
公元前208年,汉尼拔的大弟弟哈斯德路巴尔甩开了罗马军的追击,率领援军离开西班牙,进军意大利。遗憾的是,他的进军路线被罗马人预测到。罗马人事先设下伏兵,以逸待劳。在翁布里亚境内的墨塔尔鲁斯河畔,迦太基援军遭到罗马军伏击后战败,哈斯德路巴尔战死。汉尼拔得知此消息,断绝了从西班牙得到支援的希望,只好退到意大利南端的布鲁提伊。
而汉尼拔的另一个弟弟处境也不妙。为了在另一条战线上打击迦太基人,罗马人早在公元前210年末就派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率军去西班牙,寻机消灭掉那里的迦太基人。公元前209年,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率军攻克了新迦太基城,而在哈斯德路巴尔离开西班牙之后,他又于公元前207年打败了汉尼拔的另一个弟弟玛戈,从而结束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统治。
汉尼拔在意大利还没扭转局势,迦太基本土又遭到了攻击。原来,罗马人重新攻占西西里岛后,就在积极准备进攻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04年春,罗马军在斯奇比奥的率领下,从西西里的利里拜乌姆出发,进攻非洲迦太基本土。罗马军在迦太基北边的乌提卡附近登陆,因得到东努米底亚首领玛西尼萨的支援,连连取得胜利。
迦太基形势危急,迦太基王只好召汉尼拔率军回国救援。困在意大利的汉尼拔不得不承认他进军意大利的计划破产,含恨撤离转战15年、没有遭受过一次重大损失的战场。
公元前202年,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和汉尼拔在位于迦太基南边的扎玛决战。双方步兵势均力敌。但是,玛西尼萨的骑兵对罗马军的支持起了决定作用。汉尼拔有生以来第一次被打败。迦太基被迫向罗马求和,于第二年签订了和约。
和约规定,迦太基只能保留非洲本部的土地,不经罗马允许不得和邻国作战,除保留10只船舰防止海盗袭击外,必须交出全部舰只和战象。此外,迦太基还得交出100名名门子弟作人质,50年内向罗马赔款1万他连特白银。
为了复仇,在军事天才汉尼拔的指挥下,迦太基军屡屡重创罗马军。但是,由于罗马人善于总结教训,扬长避短,也由于迦太基王不积极支援,而汉尼拔的两个弟弟又遭到罗马人攻击,罗马人又攻击了迦太基本土,汉尼拔不得不撤离意大利。而罗马人在争取到玛西尼萨的支持后,又在迦太基本土打败了汉尼拔,迫使迦太基不得不签订和约结束战争。汉尼拔这个军事天才的出现,不能不说是罗马扩张征途上所经历的最大的考验。而战胜这个天才般的对手,让罗马人的作战能力和经验得到了飞速提升,从而也使得罗马成为西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真正的西地中海霸主。
3. 马其顿,没有亚历山大大帝一文不值
在罗马人与迦太基人战争初期,汉尼拔统率迦太基军在意大利所向披靡,罗马军连战皆败。不仅一些意大利城邦投降了迦太基,一直想再创一百多年前亚历山大大帝辉煌的希腊马其顿王腓力五世也乘机与迦太基结盟,并于公元前215年对罗马人宣战。对罗马人来说,这真是烽烟四起,祸不单行。但罗马人没有任何选择,唯有反抗。
趁火打劫的马其顿军在东部不断取胜,准备进兵意大利。罗马人立即派舰队到亚得里亚海进行防御。当时,马其顿拥有强大的陆军,但海军力量不足,缺少船只,无法渡海将陆军送上岸作战。因此,双方交战数年未分胜负,一直隔海对峙着。
不过,罗马并没在对峙中消极应对,而是利用希腊内部的矛盾展开外交活动,在马其顿周围组成一个反腓力五世的希腊同盟。公元前212年,罗马人与埃托利亚同盟结盟,一起反对马其顿。
由于反马其顿声势浩大,腓力五世不敢贸然远征意大利,这大大缓解了罗马人的外部压力——如果马其顿和迦太基同时与罗马作战,罗马将会面临什么结局,是令人不敢想象的。而在此期间,腓力五世不得不全力去化解他与其他希腊国家之间的矛盾。直到公元前206年,马其顿才和埃托利亚同盟实现和解,才有足够精力来对付罗马。罗马考虑到自己已经被战争拖得精疲力竭,而且正在准备进攻非洲迦太基本土,没有精力与马其顿纠缠下去,也绝对不能两线同时开战。于是,罗马人决定暂时屈服,于公元前205年同马其顿缔结和约,并接受对自己不利的停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