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战斗让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第5/21页)

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立即便派弟弟格·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率领军队继续去征战西班牙,自己亲率一部分军队迅速上船,赶回意大利,同时派人加急赶回去,告诉意大利各城邦做好迎战迦太基人的准备。

汉尼拔出奇兵,但路途实在太难走。到当年9月初,迦太基军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阿尔卑斯山麓。汉尼拔也意识到这样拖沓行军不利,因而不顾严寒和饥饿,坚韧地在已被冰雪封盖、人迹罕至的狭窄山道中前进。到阿尔卑斯山时,迦太基人只剩下2万步兵和6000骑兵,战象几乎都死掉了。此时,他们虽然损失惨重,但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到山南高卢后,汉尼拔下令让疲惫不堪的军队停下来休整,加大力度补充兵员和给养。随后,汉尼拔亲自做了激情的动员,号召大家以饱满的精神去攻打意大利诸城邦,去战胜罗马军,为此前在西西里岛的失败雪耻。

见迦太基人为避免海战,从陆地上长途跋涉来进攻意大利,罗马人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意大利是罗马的后院,各城邦是罗马的同盟者,有任何闪失,都会给罗马造成巨大压力和损失。

罗马元老院进行一番讨论,决定派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率军去波河流域,在那里阻击从阿尔卑斯山下来的迦太基军,同时命令另一位执政官率领准备进攻非洲的军队由西西里岛返回意大利本土,与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会合,集中兵力与迦太基人决战。

罗马人认为,他们的优势其实是陆军,所谓海军优势,只不过是在装备方面先进一筹,通过这个装备平台,发挥的还是陆军优势。迦太基人从陆地上进攻,罗马人同样可以通过决战将其打败。不过,罗马人低估了迦太基人复仇的决心,低估了迦太基人几十年卧薪尝胆练就的战斗力。在军事天才汉尼拔领导下,迦太基人个个同仇敌忾,英勇无比,奋不顾身。结果,迦太基人接连在波河支流提基努斯河和特雷比亚河流域痛击罗马军,赢得了军事胜利。此前迦太基人内心的压抑终于获得了释放。

罗马人原本信心满满,没想到接连两战都被打得晕头转向,大出意料之外。更出乎意料的是,高卢人趁机发动反对罗马的起义,整个山南高卢倒向汉尼拔一边。汉尼拔此刻由孤军远征一下子变成有同盟军协同作战,分化意大利同盟打击罗马的战略意图初步实现。汉尼拔志得意满,稍事休整后,继续征战意大利。

接连失败后,被打醒的罗马人开始进行深入的反思。最终,他们意识到将迦太基人赶出意大利已经不太可能,只好将目标改为保卫中意大利,阻止汉尼拔率军继续南进。只有先阻止迦太基人进一步侵略,他们才可能寻找机会将其赶出意大利。于是,罗马两位执政官率军分东西两路对迦太基人进行拦截。

事实证明,罗马人的反思是不够深入的,虽然看出了战略应该调整,却调整错了方向。如此简单的截击,汉尼拔当然不会与之决战。他出奇兵,率军穿过伊达拉里亚的近路,采用迂回战术,绕过罗马军的营地,用四天三夜涉过被认为无法通过的阿尔努斯河下游沼泽地,出人意料地出现在罗马军后面。

罗马军发现已经被包围,只好慌忙调整进军方向。结果,在特拉西梅诺湖北岸一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谷地,汉尼拔率军一举打败贸然追赶上来的罗马军,赢得了进入意大利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此战,罗马1.5万人阵亡,数千人被俘。

罗马人紧张起来,非常担心汉尼拔率军直捣罗马城。于是紧急动员,一方面加强城防;另一方面任命费边为独裁官,统一指挥军事行动。

这一次,罗马人又将迦太基人的进军方向估计错了。汉尼拔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分析后,认为以他现有的兵力,无论是急袭,还是围攻,都不可能拿下罗马城,还不如在意大利纵横驰骋,蹂躏其土地,打击罗马人的抵抗力量,同时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瓦解意大利诸城邦同盟,孤立和削弱罗马人。在特拉西梅诺湖一役胜利后,汉尼拔领军向东穿过翁布里亚,进入皮凯努姆,到达亚得里亚海岸,在那里补足给养后再向南前进,进入阿普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