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战斗让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第13/21页)

罗马方面最初的反攻是由皮里格尼亚人组成的军团。他们处在罗马军阵右端,无法攻入马其顿人用长矛组成的人墙。指挥官萨维努斯抓住一面军旗,投到敌军中间。这引起一场混战。不过,皮里格尼亚军团还是被马其顿人击溃。他们漫无秩序地向阿罗克拉斯山上逃走。这时,罗马全军都想退回山坡,军阵中出现一个大漏洞。如果马其顿王佩尔修斯趁机追杀,那么罗马军阵将会完全被击溃。在此关键时刻,他低劣的军事素质再次彰显出来——他命令马其顿军将方阵向山坡上推进,并不去追击已经动摇的皮里格尼亚军团。

罗马执政官保卢斯把兵力分开,命令他们迅速钻入马其顿军阵的一切裂缝、缺口中,并立即展开近战。保卢斯把这个命令传达给罗马军官,军官们又传达给士兵们。不久,他们就搅在马其顿军阵之内,从侧面和后方攻击,致使马其顿人的盾牌保障失效。这样一来,马其顿军阵的力量和优势全然丧失,最终完全被击溃。

看到将会不可避免的失败,马其顿王佩尔修斯率领几乎毫无损失的骑兵逃回皮拉,再退到安菲波利斯。

这一战,马其顿军被杀2万人,被俘6000人,在追击中又被俘获5000人。而罗马方面的损失在100人左右,大部分为皮里格尼亚人,并且以负伤人数居多。战后,马其顿王佩尔修斯已经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不得不向罗马人投降。

罗马元老院决心把所有有问题的国家,无论敌友,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使他们永远丧失叛变的能力。马其顿的国号被取消,重新组织四个联邦式的共和同盟,每个同盟都禁止与其他同盟通婚,不准在国外置产。所有王国都被解除武装,把一切小康阶层以上的人,包括所有官吏在内,都送往意大利当俘虏。在希腊各城市中,罗马人开始追诉审问“叛逆”,因为到处都可以找到马其顿人和曾经在佩尔修斯军中服役的人,这些人都一律被“清算”。伊利里亚也遭受同样的待遇,伊庇鲁斯那些城邦也一样,虽然违反其本意,但是保卢斯还是命令罗马军洗劫了70个城镇,把15万伊庇鲁斯人卖为奴隶。

敌人既已肃清,罗马就开始毁灭同盟国。在战争中,亚该亚同盟的一切行为都无懈可击,虽然如此,其1万名精英骨干都被发配到意大利,不经审问就在那里关了17年之久。欧迈尼斯被迫交出他在色雷斯的一切属地。罗得岛人也受到相似待遇,所有大陆上的领土均被剥夺——这些本是马格尼西亚一战之后罗马分给他们的。

罗马此举摧毁了希腊地区原有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后来,由于罗马炮制的4个自治共和国之间不断争斗,在马其顿引起一片混乱,马其顿人对罗马的统治日益不满。公元前152年,一个觊觎王位者安德里斯库斯试图重建马其顿王国,自称为佩尔修斯的儿子,自立为王,并募集了一支军队,公开反叛罗马。罗马派梅特卢斯任马其顿军政长官。梅特卢斯率领罗马军很快便将马其顿新军歼灭。不久,又有两人冒称佩尔修斯的儿子,接连举兵反抗罗马的统治。梅特卢斯用两年时间才将叛乱平息。4个共和国不复存在,罗马吞并马其顿,将其作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行省。到此时,罗马人经过艰苦奋斗最终征服希腊人,在这里建立直接有效的统治,成为独霸地中海的国家。

对罗马人来说,这不仅扩张了罗马领土,还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原来他们只要奋斗,征服军事上比他们强大、文化上比他们先进的国家也不是不可能的。对罗马人产生的另一个影响,那就是罗马人意识到:整个地中海是罗马的,决不允许其他国家存在。

4. 我认为,迦太基是必须摧毁的

罗马人彻底打败马其顿,征服希腊人后,成为东地中海霸主,整个东地中海地区,无论是曾经的敌人,还是曾经的同盟者,都成了罗马统治下的臣民。此时,罗马成为地中海的超级军事强国,其他各城邦要么被罗马人直接统治,要么臣服于罗马人,要么就是附属于罗马的同盟者。罗马人志得意满,更强硬的霸气也油然而生:整个地中海是罗马的,决不允许其他国家存在。

但是,罗马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西地中海被迫臣服的迦太基人迅速复苏了。原来,前两次迦太基和罗马大决战后,其军事力量虽然被摧毁了,但其经济力量并没有被摧毁。趁着罗马人征服希腊人的时机,在失去海外殖民地的情况下,迦太基人加强发展农业生产,依靠非洲本土的资源,迅速从战争的创伤中复苏过来。迦太基城又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城市,商业也兴旺起来——迦太基人不仅和当地部落建立起频繁的贸易往来,而且和埃及、本都等国家和地区重新建立起广泛的商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