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出罗马城,就是为了独霸亚平宁(第8/14页)
刚刚获得独立的罗马共和国处境相当困难:北方有强大的伊达拉里亚城邦,东部和南部有经常入侵的萨宾、埃魁和沃尔斯奇等山地部落;而邻近的拉丁城市不仅不承认罗马一度取得的领导地位,反而掉转矛头指向罗马。面对这种局势,罗马人唯有分化敌人,争取同盟者,通过战斗求生存。
对周边的各部落或城邦进行一一分析后,罗马人发现,山地部落是他们和拉丁城邦的共同敌人,拉丁城市是可以争取的同盟,而在拉丁城市不服领导的情况下,唯有先将其打败,然后说服与其结盟,才能实现目标。
公元前496年,在来吉鲁斯湖一役中,罗马人集中全力击败了拉丁城邦。随后,罗马人对拉丁人伸出橄榄枝,指出共同敌人是山地部落,彼此必须和平相处,一致对付山地部落。拉丁人内部意见不一致,吵闹了三年后,罗马人才如愿以偿——公元前493年,以罗马为一方,以30个拉丁城邦为另一方,缔结《卡西乌斯条约》。从此,罗马人和拉丁人有了共同利益。
不仅与拉丁人结盟,罗马人相当灵活,只要与对方结盟对自身有利,哪怕对方是敌人,也愿意与之结盟。他们比谁都懂得结盟的价值,比谁都善于通过结盟为自己赢得利益。
当时,萨宾人从东北方袭击罗马,埃魁人从东边进攻罗马,而沃尔斯奇人则从利瑞斯河谷发展到拉丁姆南半部沿海一带,经常侵入阿尔巴山以南地区。为了沉重打击山地部落,罗马人于公元前486年又与居住在埃魁人和沃尔斯奇人之间的赫尔尼西人订立盟约。
与赫尔尼西人结盟后,罗马人集中力量对付沃尔斯奇人。他们在拉丁城市和沃尔斯奇的边界建立诺尔巴、科拉、西哥尼亚和维里特莱等殖民城市,派罗马人和拉丁同盟的成员去镇守。
建立殖民地是罗马统治被征服地区的常用方法。罗马和拉丁同盟派去的殖民者在殖民地分得土地,代表罗马和拉丁同盟对该地区的统治。建立拉丁殖民地就是将新征服的地方分给拉丁人,让他们去管理那些土地。建立罗马殖民地就是将新征服的地方分给罗马公民,派他们去管理那里。一般情况下,在位置非常重要的地方,罗马人才会建立罗马殖民地,其他地方则多是建立拉丁殖民地,用其拉拢拉丁同盟者。
与拉丁人共同行动后,罗马人在同邻近山地部落的斗争中逐渐取得优势。公元前431年,罗马人在阿吉杜斯山中击溃埃魁人,同时,也打败沃尔斯奇人,夺回了被沃尔斯奇人占领的沿海土地,并在沿海的安提乌姆和阿德亚建立了两个拉丁殖民地——罗马人通过此举笼络拉丁人,将其牢牢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上。
此后,罗马人又接着发动了对北方的伊达拉里亚城邦威伊的进攻,最终攻占了这座滨河的重要城市,将此城洗劫一空,将其居民屠杀或贩卖为奴隶,并将土地没收为罗马的公有地。
不过,罗马人的对外战争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元前4世纪初,高卢入侵后,罗马的局势又急剧恶化。以前的敌人伊达拉里亚人、埃魁人和沃尔斯奇人趁机向罗马宣战;以前的盟友赫尔尼西人和某些拉丁城市也利用当时的形势反对罗马,企图摆脱罗马的领导。为恢复威信,罗马人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斗当中。
罗马人首先打击了伊达拉里亚诸城邦。经过多次战争,罗马人占领了苏特里乌姆的涅佩铁,并于公元前383年在那里建立拉丁殖民地。伊达拉里亚人见此,更加团结起来。塔尔魁尼和法列里结成联盟,夹攻罗马时,伊达拉里亚联盟都支持它们。
罗马人顶着巨大压力,依然坚持作战,力图打败对手。经过几年战争,到公元前351年,罗马打败了塔尔魁尼和法列里。几年后,罗马不仅恢复了以前在南伊达拉里亚的地位,还在那里扩展了疆土,成为艰苦战争中最后的受益者。
高卢入侵后,东部和东南部的山地部落也趁机袭击罗马。罗马东南部的沃尔斯奇人表现得尤其突出。高卢入侵后第二年,沃尔斯奇人就开始向罗马进攻,并深入到拉丁姆中心拉努维优姆,最终被罗马人打败。
公元前386年,沃尔斯奇人、拉丁人与赫尔尼西人结成联盟,一起向罗马发起攻击。在萨特里库姆,罗马军打败了他们,并占领了萨特里库姆。公元前385年,在拉丁人和赫尔尼西人支持下,沃尔斯奇人再次发动进攻,但又失败了。为了加强萨特里库姆的势力,罗马迁移2000名平民到那里,建立了罗马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