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六章 神助拳,义和团(第5/9页)
当年11月,英国传教士卜克斯由山东泰安府城返回平阴教堂,路经肥城县张家店地方,被义和团团民打成重伤,次日身亡,史称肥城教案。
洋人死了,这事的性质就变成涉外案件了,于是英国政府照会大清,敝国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想干涉他国内政,对于贵国的义和团也采取尊重的态度,可贵国团民杀我国民算什么意思?如果贵国无法约束那些义和团,那将由敝国出兵,代为管束吧。
此外,北京庙堂的很多山东籍官员也纷纷上奏太后抗议毓贤纵容拳匪——很多被义和团杀害的教民或是跟洋人有关系的士绅都有亲人在北京当官,于是毓贤一下子就成了猪八戒,洋人说他失职,同胞说他通匪,就连太后也觉得这家伙忒不靠谱。
就这样,毓贤被撤职了。
顶替他的,是袁世凯。
因为上头命令要他当巡抚的同时还得剿匪,所以袁大人是带着他的小站新军去山东的,到了之后也不含糊,直接就把齐鲁境内好几十个义和团的大师兄二师兄等有头有脸的把式给请进巡抚衙门,然后亲自设宴款待。
待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袁大人举着杯子问道:“各位英雄,听说你们练功练久了能刀枪不入,可有此事?”
众师兄不知何意,以为巡抚老爷想看表演,于是忙不迭地点头称是,说能啊,肯定不入,要不喝完了这一杯哥儿几个给大人现场来一回?
袁世凯则装了一副很没见识的表情:“当真能刀枪不入?”
“当真,当真。”
“好。”袁大人点了点头,然后一挥手,“来人!”
旋即几个彪形大汉应声而出,将那几个说要现场表演的出头鸟如提小鸡一般抓到了衙门外的空地上,等待他们的,是另外几个彪形大汉以及几杆子弹已上膛的新式步枪。
那些精壮的汉子,都是武卫右军的士兵。
随着袁世凯一声令下,武卫军士兵三人一组,两人摁着一个师兄,另一个在后面开枪,只听得梆梆几声枪响,众师兄脑袋上都是一洞俩孔,既没有一个不入,也没有一个能接着喘气儿的。
剩下的那几个,也不杀,先关起来,等到数日后,袁世凯在济南最繁华的地带上画了个圈儿,把几个大师兄给带了出来,然后敲锣打鼓码了一堆围观群众,接着挨个问道:“你说你们练拳,能刀枪不入,此话当真?”
大师兄们知道这会儿要再敢胡咧咧是真的要被拉一边试枪法的,所以摇头摇得跟那什么似的,连连回答自己也就是混口饭,说瞎话糊弄人的。
袁世凯嘿嘿一笑:“本抚台念在你们也是爹生娘养的,今天先放你们一条生路,以后要再敢玩这种把戏,别怪枪子儿不长眼。”
在群众的嘲讽围观下,那几个大师兄落荒而逃……
搞完义和团,袁世凯开始给朝廷写奏章,不是表功,而是要钱——其实这人真的是个明白人,他很清楚义和团蜂起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山东大旱朝中赈灾不力,因此在拿诸大师兄当靶子练枪法练完后,便上奏朝廷,请求拨粮救灾。
而朝中那些山东籍官员也感谢袁世凯灭拳匪救家乡于水火,很给力地要钱给钱要粮批粮,就这样,山东很快便太平了下来,几座被围着的教堂也自然而然地解了围。
而那原先的山东巡抚毓贤,自从被罢官后日子混得非常艰难,不得已之下投了端王载漪做小弟,因为大家都是恨洋人的主儿,所以王爷跟他谈得很投机,把他算成了自己人,没几天就奏请太后,把毓贤派往山西,并封了个巡抚。
毓贤一到山西,就把义和团给引进了过去。
当时义和团在山东被袁世凯整得基本没活路,几个大师兄正商量着是不是要就地散伙呢,一看当年的老巡抚毓大人抛出橄榄枝了,于是呼啦啦一大帮子就朝北跑,全都往山西去了。
我们知道,山西去山东是要经过直隶的,而在此之前早有毓贤跟端王爷介绍了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壮举,因此在义和团路过直隶时,载漪欣喜万分地跟慈禧汇报说太后群众来了!
在这位王爷的刻意安排一下,除一部分义和团民按原计划去了山西外,剩下的全都留在了直隶,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北京城外围周边,生根的同时,还发了芽——拉拢了不少直隶农民入伙,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式攘夷,就在北京边上正式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