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香消玉殒为谁念(第5/17页)

这些西番文字的雕刻,有阴刻有阳刻。据实际调查得知,乾隆帝内棺为阳刻,其他均为阴刻,刻完后填金漆,华丽无比。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棺具都有内棺,在清东陵裕妃园寝中埋葬的容妃金棺中就无内棺,但这绝不是等级的关系,因为,比她低下的乾隆帝诚嫔也有内棺。是否与墓主信仰伊斯兰教的身份有关,目前尚未可知。

在尸体大殓前,还要在内棺之中按等级铺以棺衬布,《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清楚地记载了各等级棺具内衬布情况:“列圣梓官,内衬织金五色梵字陀罗尼缎五,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凡十有三层;列后梓宫内衬梵字陀罗尼缎五,各色妆龙彩缎四,凡九层;皇贵妃金棺内衬五色梵字陀罗尼缎五,妆龙彩缎二,凡七层;贵妃金棺内衬三色梵字陀罗尼缎五,彩缎二,凡七层;妃金棺内衬三色梵字陀罗尼缎三,彩缎二,凡五层;嫔金棺内衬彩缎三层;贵人彩棺,陀罗尼缎候钦赐;常在、答应彩棺内衬红缎一层。”

外棺的制作,最重要的、最能体现等级的则是漆饰了。外棺漆饰,要等到大殓以后进行。漆饰时,要由钦天监根据亡者的生辰、死亡的时辰,以及其他因素(比如天气因素)来确定漆饰日期。

棺具的漆饰,无论地位高低,都要择得合适的吉时,方可动工。当钦天监已经选择好了动工日期,但适值寒冬时,则要停工,要等来年春融再行漆饰。其具体操作是钦天监将吉期告知内务府,内务府再知会工部执行。在清宫档案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初八日(1908年12月30日),择孝钦显皇后梓宫漆饰日期,“惟现值隆冬,气候凝滞,漆饰不宜。臣等公同商酌,谨拟缓至明岁春融闰二月间,交钦天监择吉敬谨漆饰。”乾隆七年(1742年)二月,“采答应金棺漆饰动工吉期,交钦天监择得本月初九日午时动工吉,十七日已时漆饰金棺吉。”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初五日,漆饰寿安固伦公主彩棺事。“自三月十八日起,务于五日内选择漆饰吉期……本监择得三月十九日甲寅宜用,辰时漆饰吉。”光绪元年(1895年)二月十一日,漆饰同治皇帝梓宫,“经臣等交钦天监选择吉期,现惟钦天监选择得三月二十七日甲子宜用,申时吉,除知照工部照例漆饰四十九次,俟漆饰时,臣等会同工部堂官敬谨监视,将漆饰吉期恭折奏闻。”

当然,棺具漆饰地点各不一样,也无成规可循,主要是钦天监选择的漆饰时间各不相同。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崩,到二十七年正月十四日初祭礼已过,才奏准漆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孝惠崩,到三七过后,钦天监才择吉漆饰;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孝恭崩,到六月初六日祭礼后,才奏准漆饰;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二十九日,孝敬崩,择祭日漆饰等等。后宫主位的棺具要在不同的地点接受臣子的拜祭,因而,在未入葬之前,是流动的,称为暂安,所以,漆饰地点不可能不改变。档案记载,同治皇帝棺椁漆饰地点在景山观德殿,慈禧棺在紫禁城内皇极殿漆饰。有的墓主则要在陵寝所在地漆饰,如寿安固伦公主在大清河公主园寝内漆饰,道光帝常嫔、祥嫔金棺在慕东陵东、西配殿同时漆饰等。这些都与钦天监选择的漆饰日期有关系。

漆饰时,不是工匠独自操作,要派出官员监视,一是看其质量,二是看油饰的次数是否够。其监视人员级别高低,既有“恭理丧仪王大臣,”也有“工部堂官,工部司员,”这要看亡者身份。一般恭理丧仪王大臣为皇帝钦派,工部官员则由工部奏闻。

清代皇家棺具的漆饰等级森严,要严格按规制办,不可逾越。丧礼规定:列圣梓宫漆饰49次,列后梓宫漆饰各有区别,“列后大丧在圣子皇帝嗣位后者,梓宫外椁漆饰49次,在正位中宫时者,梓宫外椁漆饰47次。”这则记载,前半句正确,史有佐证,后半句则应考证,因为典籍中多有记载当朝皇后梓宫亦漆饰49次。如雍正孝敬皇后崩,“梓宫照例漆饰四十九次,”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孝贤皇后崩,“梓宫照例于本月初七日起,漆饰四十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