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后妃的「责任」和禁忌(第6/9页)
清宫为新生儿使用的洗三盆 三是为即将诞生的新生儿准备应用之物。有春绸小袄、白纺丝小衫、春绸挖单、红兜肚、潞绸被、褥等,应有尽有。
四是分娩物品。如大小木槽、小木刀、易产石、大黑毡及吉祥摇车。另外,准备木碗、木锨、黑毡等,是分娩后处理胎盘等用品。
皇子生下之后,要先上奏皇帝和皇后,随即通知皇室其他人员。随后,要做一系列事情:
洗三。将新生阿哥出生年、月、日、时的命帖交钦天监,由钦天监确定其洗浴方向,择定出生3天后洗浴方位,即洗三。沐浴前,由儿女双全的姥姥抱起皇子,放进乾隆洗三用过的大铜盆。对孩子的头、腰、生殖器及足部分别进行清洗,并念念有词。如果在民间,姥姥会边洗边说:“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之类的吉祥话。之后,用一块新布蘸些清茶水,用力擦孩子的牙床,若孩子放声大哭,是大吉之兆,称为“响盆”。最后,还要用一根大葱打三下,边打边念叨:“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明白。”
孩子生下后的当天,盼子心切的咸丰帝欣喜若狂,当即赏封其母。档案中有:“三月二十三日,小太监平顺交出朱笔一件,懿嫔著封为懿妃。钦此。”宫里顿时忙碌起来,什么册文、册宝、赏封接踵而至。当年的兰贵人从此在命运上有了根本的转变,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孩子生下后,早已有大夫、太监、姥姥等多人伺候着,是整个宫中关注的焦点。上自皇帝、皇后、妃嫔,下自王公等位均有赏赐或进献。如:咸丰帝“赏红雕漆盒一件,内盛金洋钱四个,金宝一分,银宝一分”;皇后赏“金银八宝八个,金银如意四个,金银钱四个,棉被二件……”此外,咸丰帝诸妃嫔、诸位太妃(如皇贵太妃、琳贵太妃等)、王府各位王爷和福晋、各公主及额驸,及懿妃母家人都送上礼单,称为“添盆”。所有物品真是一应俱全。
太医院的御医们除了密切关注大阿哥外,就是懿妃的身体状况了。产后的懿妃身体虚弱,气血未和,尚有滞热。御医诊脉后,具药调理。另外,为了防止产妇生出奶,用“回乳生化汤”,因为皇家所生的孩子不吃生母的奶。所以,专门挑选了刚刚生产过的奶水旺足的少妇,并为其准备了鸭子、肘子、肺头之类能够“下奶”的食品。
升摇车乃清代民间做法,素有谚语:“关东外,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民间做法是将形如船的木摇车用长布条或绳拴住,悬于屋梁之上,离地三四尺,铺好被褥,将孩子放进去。孩子哭闹时,一面喂乳,一面摇车。这样,要等到孩子满月,才可下摇车。
大阿哥升摇车的地点选在储秀宫后殿东次间,由太监在摇车上贴福字,首领太监执香灯前引,谙达再将大阿哥抱进摇车,经过一番繁琐的程序,在太监诵念的喜歌声中,大阿哥升上了摇车。(使用太监执香灯,体现的是一种程序和身份,尤其是首领太监的使用,充分反映出大阿哥的重要地位。谙达,为满语,意为伙伴,朋友。有照顾大阿哥起居和教授启蒙的多种职责。)咸丰皇帝、慈安皇后、和其他一些妃嫔、太妃等位又是一番赏赐。
抓晬盘,民间称为“抓周”,是孩子一周岁时的活动。民间是在这一天,“列笔墨玩具于前,令儿随意抓取,以观志向”。通过这种办法,可以预测无知小儿将来的情趣与志向。夏仁虎有诗为证:
玉坠金匙集晬盘,犀钟银盒并文房。
长期武备承先烈,彤失雕弧教取看。
宫中仿此习俗,有《晬盘则例》:“每逢皇子周岁晬盘,例用玉陈设二事,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捧,犀棒一双,弧一张,矢一枝,文房一分,晬盘一具,中品果桌一张。”档案中明确记载,大阿哥在抓周时,“先抓书,次抓弧矢,后抓笔。”不知他的志向到底是什么,令周围的人琢磨不清。
后继无人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