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珠光宝气(第5/7页)

皇贵妃、贵妃的冬朝冠,其朱纬上,周缀金凤7只,每只金凤上饰东珠9颗,珍珠21颗。其冠后有一金翟,其上饰猫睛石1颗,珍珠16颗。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共垂珍珠192颗。中间有金衔一青金石结,结上饰东珠、珍珠各4颗。末缀珊瑚。

妃的冬朝冠,其朱纬之上,周缀金凤5只,每只金凤饰东珠7颗,珍珠21颗。其冠后有一金翟,其上饰猫睛石1颗,珍珠16颗。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共垂珍珠188颗。中间有金衔一青金石结,结上饰东珠、珍珠各4颗。末缀珊瑚。嫔的冬朝冠,其朱纬之上,周缀金翟5只,每只金翟饰东珠5颗,珍珠19颗。其冠后有一金翟,其上饰珍珠16颗。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共垂珍珠172颗。中间有金衔一青金石结,结上饰东珠、珍珠各3颗。末缀珊瑚。

慈禧身穿珍珠披肩照

此外,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固伦公主、亲王世子福晋、和硕公主、郡王福晋、郡主、皇孙福晋、皇曾孙福晋、皇元孙福晋、贝勒夫人、县主、贝子夫人、郡君、镇国公夫人、县君、辅国公夫人、镇国公女乡君,辅国公女乡君、民公侯伯夫人以下至七品命妇的冬朝冠在配珠,装饰上各有区别,等级极其分明。

从皇太后下至七品命妇的夏朝冠,按《大清会典》的规定,皆以青绒制作。其冠顶、冠饰及垂绦、冠带皆与其各自的冬朝冠制同。也就是说,除冠质之外,冬、夏朝冠其制相同。按《大清会典》的规定,每年于秋季始换暖朝帽,春季始换凉朝帽。

等级分明的金约

金约,为清代后妃、福晋、夫人、淑人、恭人及公主下至乡君、命妇穿朝服时,佩戴在朝服冠下檐处的一种圆形类似发卡的装饰品,其上饰以不同数量的珠宝,以此作为区别身份、地位的标志。按《大清会典》的规定,皇太后、皇后的金约,镂金云13个,其上饰东珠各1颗,间以青金石。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结上贯珠下垂,五行,每行三段,共24颗,每行大珍珠1颗。中间有金衔青金石结2个,每结上饰东珠、珍珠各8颗。每行末缀珊瑚。

皇贵妃、贵妃的金约,镂金云12个,其上饰东珠各1颗,间以珊瑚。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结上贯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204颗。中间金衔青金石结2个,每个结上饰东珠、珍珠各6颗。每行末缀珊瑚。妃的金约,镂金云11个,其上饰东珠1颗,间以青金石。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结上贯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197颗。中间金衔青金石结2个,每个结上饰东珠、珍珠各6颗。每行末缀珊瑚。嫔的金约,镂金云8个,其上饰东珠1颗,间以青金石。金约后系金衔绿松石结,结上贯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177颗。中间金衔青金石结2个,每个结上饰东珠、珍珠各4颗。每行末缀珊瑚。

此外,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固伦公主、亲王世子福晋、和硕公主、贝勒夫人、县主、郡王福晋、郡主、贝子夫人、郡君、镇国公夫人、县君、辅国公夫人、镇国公女乡君、辅国公女乡君、民公侯伯子男夫人、镇国将军夫人、奉国将军淑人、奉恩将军恭人以下至七品命妇的金约,在装饰上各等级有差别。金约后垂青缎带2条,其带以红色片金织物为里。不论是皇太后,还是七品命佩戴的金约,皆以红色片金织物为里,垂珠于颈后。金约和朝服、朝冠的应用场合相一致。

后妃用寿福形发簪

后妃用五凤发簪

珠翠满头

耳饰,为清代后妃、福晋、夫人、淑人、恭人及公主下至乡君、命妇穿朝服时所佩戴的耳坠。这种耳坠,在平日可以随意佩戴;可是,在重要的场合,却要像朝冠和金约一样,按制佩戴。

制度规定,上至皇太后,下至七品命妇,皆左右耳各戴三具耳坠。按《大清会典》的规定,皇太后、皇后的耳饰,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2颗。皇贵妃的耳饰,每具金龙衔二等东珠各2颗。贵妃的耳饰,每具五爪金蟒衔二等东珠各2颗。妃的耳饰,每具五爪金蟒衔三等东珠各2颗。嫔的耳饰,每具五爪金蟒衔四等东珠各2颗。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亲王世子福晋、郡王福晋、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下至乡君的耳饰,每具皆为金云衔珠各2颗。民公侯伯子男夫人、镇国将军夫人、辅国将军夫人、奉国将军淑人、奉恩将军恭人下至七品命妇的耳饰,每具亦为金云衔珠各2颗。上至皇太后,下至七品命妇佩戴的耳饰,皆为三具纵向排列。其应用场合会各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