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珠光宝气(第3/7页)

华贵护指

清宫后妃有留指甲的习惯,一般在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留有长长的指甲。这些长指甲极易折断,尤其是在冬季,指甲脆弱。所以,太医院的太医们便为后妃们研制了软化指甲的药水,定时由宫女们伺候浸泡。不仅如此,为了美化和保护指甲,要制作漂亮的甲套,有金护指、银护指、玉护指和棉护指,适用于不同季节:冬季,会用棉护指,里面有棉;夏季用玉护指,玉石的质地会很凉爽;春秋季节,则使用金护指或银护指。从慈禧太后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指甲足有7寸长,不仅有华丽的甲套,还要涂进口的甲油,并有专门宫女按时伺候泡洗,宫中为她的指甲准备了一套专用工具箱,内有小刷子、小剪子、小刀子、小锉子之类。慈禧太后在1900年西逃前,怕暴露目标,狠心剪掉了自己多年养起来的指甲,当时还为此大哭了一场。

实际上,清代的女子们并不都留这种指甲。这么长的指甲,会影响她们干家务,这对于务实的满洲人来讲是不现实的。而只有那些深宫中的女子,也包括王公贵族之家的女子们,为了显示高贵的身份,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或许会留下这些指甲示人。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每一个女人都有留指甲的习惯;也并非每个皇帝都喜欢自己的女人留下长长的指甲,所以,影视剧中的女人护指有些艺术夸张的成分了。

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珍贵的金发塔

好多电视剧导演都认为后妃是用太监来梳头的。其实,像梳头这种工作属于细活,一般不会由太监来做,而是使用经验丰富的宫女来完成。但是,晚清的慈禧太后确实使用过太监李莲英梳头,这应当是一个特例。

后妃除了日常活动以外,总爱在梳妆台前逗留。宫里有专门的梳头宫女或太监,他们侍候着这些女主们。除了梳好头发外,还要趁此时加深与后妃们的感情,讲些宫外时新的话题,或是后妃感兴趣的话题。

后宫的女人们梳下的头发,要加以保留,因为她们认为父精母血给予之物不可轻易扔弃。关于头发的重要性,《孝经》这样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至于明清之交,明朝的遗臣们面对多尔衮气势汹汹的剃发令,也十分伤感和不愿,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侯方域说:“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这是汉族男人的态度,同样,满洲男人也是一样,他们爱发如命,并不轻易剃去。至于男人发式中剃掉前额头发,只是一种习惯而已。

满洲女人遇有大丧事件,比如长辈去世,则要表达一种丧葬中的孝顺之意,把头发披散开,剪掉耳边的一绺头发,是以发代头,表示殉葬先人之意。所以,清朝的男女,都非常珍视自己的头发。慈禧入葬时,就把她生前梳落的万缕青丝随葬地宫之中;而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皇太后去世后,乾隆帝为其铸造了黄金塔,用来存储孝圣皇太后梳落的头发,后人称为金发塔。

保存完整的金发塔,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为其母制作金发塔,靡费颇巨。当初,拟造高2尺1寸6分,但由于其中需供无量寿佛法身大,原高度容纳不下,于是,再行加高到4尺6寸,用金数量颇为巨大。宫廷里的承办人员想方设法,把一份金册、一枚金印、寿康宫茶膳房金器及所存盆、匙、箸等金器等尽行搜罗,共得黄金2300余两,仍不敷使用。于是,福隆安想出用白银添铸的办法,乾隆允诺,将700余两白银熔入其中,共有3000余两。承办大臣由福隆安和和珅共同负责,职能部门有工部、户部和内务府,具体操作施工由内务府造办处负责办理,互相监督,以防怠惰和克扣。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劳动,金发塔终于完工。金塔由下盘、塔斗、塔肚、塔脖、塔伞、日、月和松石璎珞等部分组成。纹样端庄,构图完美。其中金塔内的盛发金匣是关键,乾隆帝从样式到刻画纹样都一一过目。

清宫发式

东西六宫中,每宫必有一处梳妆台。身份高的后妃会有十分高档的梳妆台,梳妆台可以折叠,并配有各种小抽屉,可以装进脂粉或梳具等物。梳妆台的质地有紫檀和红木,有嵌螺钿的,异常华美。梳具中,有各种质地,如黄杨木和象牙等类。梳具按盒装,盒中按梳具形状设置出各种凹槽,有梳门发、鬓发、边发等具,也有刷子和篦子,齿疏密不等,用途各异,每盒梳具总有十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