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夜幕下的大军反主流文化和反革命(第11/17页)

然而,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应夸大国民心态的转变、认为其一味接纳右翼思想而排斥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也不能忽视美国仍然存在的国际影响力。五角大楼文件和水门事件虽然占据了头版头条的位置,但与此同时也不要忘记,美国也仍然在探索太空,在寻求与苏联的和解。1969年11月,阿波罗12号的两位宇航员双双踏上月球的表面,1971年,美国宇航员首次驾驶月球车行驶了28千米。次年,美国宇航员再次登上月球表面,但这是美国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了。同年,尼克松和柯西金(Kosygin)就苏美太空合作达成一致,促成了三年后的首个苏美太空探索项目: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

到了1975年,一切似乎在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原地。1957年苏联发射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号”给美国敲响了警钟,迫使他们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国内的现实情况。“伴侣号”是冷战的一个标志,而冷战给美国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关于政府、社会、种族、经济、军事和技术。正如林登·约翰逊所说的,美国太空计划是“20世纪60年代的革命的起点”。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曾经有过雄心壮志。肯尼迪的“新边疆”方针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方案都旨在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与外交政策问题,并确立美国在冷战的新战场——太空领域的优势地位。事实证明,这些倡议都耗费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意识形态成本。1975年之前的美国史可以视为一个成功者的故事:这个国家首先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起共和政府;接着征服了西部边疆,通过一场残忍的内战保持了统一;在有战火威胁到西方世界自由体制的存在之时,两次应欧洲的请求向其伸出援手;这个国家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实际支持、策略指导和意识形态的引导。

然而,1975年4月底,北越军队包围了美国使馆的时候,这个国家却不得不混乱地逃离了西贡。虽然美国军队不顾一切地想要让尽可能多的南越盟军登上疏散直升机,甚至是让海上疏散船只甲板上的直升机起飞,以腾出更多空间。但这还不足以疏散所有人。事实上,一直让越战一代人无法释怀的正是那些被他们留在身后、生死未卜的人。

第三个世纪

1975年4月,西贡落入共产主义势力手中时,美国已经开始举行建国200周年庆祝活动,宣布这个国家步入建国以来的第三个世纪。4月初,美国的第二趟“自由列车”从特拉华州的威明顿市出发,开始了一段持续近两年的环美旅程。就在前一年,所谓的“前导列车”已经将自由列车的官方路线试开了一趟,为自由列车的正式旅程做好准备。在建国200周年庆祝活动中,美国自由列车是除电视庆祝节目之外唯一的全国性纪念活动。列车上装载的物品和40年代第一趟自由列车上的大致相同,但多了一些东西,包括马丁·路德·金的布道台和从月球上采集的石头。

40年代的自由列车与70年代的自由列车之间还有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前者是政府行为,由一位联邦雇员发起,得到了国家档案馆的协助以及杜鲁门总统的支持;后者则是私人行为,由一位爱好火车的商人小罗斯·罗兰(Ross Rowland)发起,也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支持,其中包括为此举办了一场义演的歌手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罗兰本人也许无意借自由列车去证明什么,但实际上,到了20世纪70年代,自由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含义都在经历着从公共领域到私人领域的转变。1975年底,《哈泼斯杂志》指出,这个国家仍然对总统遇刺事件而举国震惊,仍然因70年代的能源危机而在通货膨胀中挣扎,也仍然为西贡落入共产主义势力手中而感到骇然,这个国家在道德和物质上似乎都已经脱缰,在这个国家中,“新的自我陶醉”只会引起个体的不安与孤立。正因为此,美国的建国200周年庆祝活动非常低调;70年代的自由列车穿过美国大陆之时,途经的风景与40年代也截然不同。这趟列车的目的地是所谓的“保守反革命主义”(conservative counterrevolution),也就是对自由主义的最终拒绝。这种情绪在1980年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担任美国总统时达到了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