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克拉希尼克(第8/12页)

奥地利数个集团军往四面大范围开展,其左翼的第六骑兵师于八月二十二日进入扎莫希奇(Zamosc),赫然发现该地有强大俄军。奥地利第三骑兵师在克拉希尼克遭击退,但不久即注意到有数股庞大的俄军纵队从拉多姆(Radom)、伊万哥罗德(登林尔)过来,换句话说是指向奥地利第一、第四集团军后方。[44]一架孤零零的奥地利飞机,于八月二十二日从桑河河口起飞,注意到至少有俄国五个军从海乌姆、卢布林往东南急行。东南!这意味着俄罗斯人要集中全力对付位于伦贝格的布鲁德曼部,从而使他们的侧翼门户洞开,为对奥地利丹克尔部、奥芬贝格部的“北攻”提供机会。粗心的康拉德忽视当面敌军后面的俄罗斯后备集团军,下令发动“北攻”。丹克尔同意“北攻”的确让奥地利有机会——至少从纸上谈兵的角度有机会——“从左侧击溃敌人,把俄罗斯人赶走到东边”。[45]但这整个行动计划似乎太牵强。在庞大的当面俄军后面肯定还有庞大的后备兵力,而且康拉德不清楚俄军究竟在德涅斯特河与布格河之间广大地区的何处。八月二十三日,他只告诉他辖下诸集团军下面这点:“我们估计俄国在布格河与维斯瓦河间部署了八到十个师,其中无一个师在九月一日前可执行作战任务。”[46]但事实上,在那个地区至少有三十四个师,而且那些全可执行作战任务。但没什么能让康拉德收手;诚如奥地利参谋史所指出的,“希冀是意念之父”,而康拉德希冀打出克敌制胜的重大一击。他不顾后果一心想干,因而甚至命令第三集团军,亦即仅存保卫伦贝格与北方面军右侧翼的兵力,准备开拔往北,加入这场“总攻击”。由于布鲁德曼部奉命参与“北攻”,科费斯部得渡过德涅斯特河,在伦贝格与普热梅希拉尼(Przemyslany)村之间地区做守势部署,并在那里等正慢慢移入斯坦尼斯劳的伯姆-埃尔莫利第二集团军的余部到来。[47]

情况已开始不妙。就在第三集团军开始往北移时,普热梅希尔康拉德总司令部收到东边有数大股俄军的惊人消息:从兹巴拉日(Zbarazh)、布罗迪、塔尔诺波尔围上来的步兵大军,以及位于胡夏廷(Husiatyn)的骑兵、步兵部队。配属切尔诺维茨(Czernowitz)军医院的奥地利军官卡斯伯·布隆德(Kasper Blond),描述了被俄国大军包围的感觉:“我们的军队已离开;如今出现老百姓逃难人潮,男女老少,有的徒步,有的坐四轮马拉货车,全都往南边逃,或想往南边逃。老百姓花离谱的高价买兽拉大车,双手拿着一些家当四处乱转。女孩和妇女穿着睡衣行走;偶尔有辆塞满人和家具的敞篷四轮马车,从行走的人潮中穿出。”犹太人挤进这家医院,以躲过已洗劫他们店铺的暴民的伤害。[48]

康拉德拼命想从侧翼包抄俄军,却使自己侧翼门户洞开。但他不死心,八月二十二日再下令“总攻击”。他把他能再抽调的兵力都抽出来投入这一行动,下令第二集团军的第三军(伦贝格以东的几个部队之一)守住该城,击退从东边来犯的任何俄军,但要时时准备好开拔,加入“北攻”。保卫伦贝格的兵力,只剩第十二军、第十一师和已被八月中旬以来的种种作战任务损耗到几乎算不上是战斗部队的三个骑兵师。“我得提醒你,第一骑兵师自战争开打以来作战不断,骑兵人数已从三千八百人减为只有两千人,”阿瑟·佩特阿尼(Arthur Peteani)将军报告道,“我们亟须休息。”[49]从巴尔干半岛过来的部队,要在斯坦尼斯劳渡过德涅斯特河,朝北部署。

在“北攻”部署就绪准备发动时,康拉德突然泼了一大盆冷水,下令部队八月二十二日休息。部队里有太多后备军人,士兵疲累,行动缓慢。但丹克尔仍然乐观,他在八月二十三日的日记里写道:“俄罗斯人构成威胁,但是个小威胁。”他无知于俄国的真正实力,因而虚妄地认为“除了屈服于我们的优势武力外,他们别无选择”。丹克尔有些许不安,但不是太忧心。集团军开拔,在与萨尔扎部对决时,他觉得胜券在握:“很可惜塞尔维亚的战事不像这里这么顺利。”[50]

塞尔维亚的战事当然已打了两个星期,奥军总司令部把从中学到的一些初期教训,忧心忡忡地传达给北方面军诸将领,其中之一是“绝勿以没必要的行动削弱部队的士气和冲劲”。展开于伦贝格以西约一百六十公里处的北方面军的整个部署,无疑就是个没必要的行动,但还有更糟糕的。“军官绝勿发动正面强攻,得了解地形,得了解敌情,得绕过敌人侧翼,绝勿攻入未受压制的敌人枪炮火力中。”[51]但刚刚吃力穿过塔内夫河(Tanew River)上游的森林、沙地、湿地,在纳雷夫—泰雷斯波尔(Narew-Tereszpol)一线休整的奥芬贝格集团军,还是准备往未遭压制的敌人枪炮火力网里冲锋。有位军官忆道,通往战斗之路,本身就是场战斗,得战胜一系列困难——及腰深的湿地,使人深陷到膝盖处的松软沙质路径,然后是满地尘土的道路,炙人的高温,浑浊的水,没东西吃或没水喝(因为补给车比人更难以通过这样的地形)。[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