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巴比伦大淫妇[1](第5/7页)

然而,据历史学家巴罗斯记载,阿尔梅达劝服国王的言辞或许包含了另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方面。他宣称:“曼努埃尔一世国王从事这些探索的主要意图是,与这些地区的王室沟通交流,以发展贸易。这种活动源自人类的需求,依赖于通过互相交流而构建的友谊。”[22]阿尔梅达颇有先见之明地认识到了远途贸易——从瓦斯科·达伽马开始的全球化的脱缰野马——的起源和益处。

1505年的最后几个月和1506年,阿尔梅达忙得不可开交,仿佛他面前的机遇随时可能因为马拉巴尔海岸权贵的变卦而骤然消逝,而且他必须完成葡萄牙国王交给他的紧迫任务。曼努埃尔一世给他布置了许多任务,其中两项被他视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财富与安全,即在科钦给香料商船装满香料,并在科钦与坎纳诺尔建造要塞。他的勤奋与精力充沛堪称楷模。据他的秘书说,一艘船装货的时候,“副王持续不断地小心处置。他总是亲自到场,监督香料的过秤,哪怕夜间亦如此”。[23]他的目标是遏制无处不在的欺诈,因为香料的分量可能给得不足,或者香料口袋会“偶然”崩裂,落出的香料可能会被人顺手牵羊。对于科钦要塞的建造,他同样兢兢业业:“每天天亮前两个小时,有时是三个小时,他就起床了,与砖瓦匠一同工作……一直辛苦到日落之后两个小时。”

阿尔梅达忙碌于方方面面,监督着修理船只、建立医院和建造帝国行政机构的基础设施。他身边有一名财务监管人员、一名行政秘书、一名负责司法的巡视官,还有商业经纪人与船长。他那小小的宫廷就是一个工作组,包括神父、火炬手、喇叭手、保镖和仆人。每座要塞有一名指挥官、一名有商贸经验的经纪人和一群辅助人员,后者包括仓库管理员、文书、秘书长、警长、法庭官员、税吏、主持葬礼的人和遗嘱公证人。医院、房舍、小礼拜堂和教堂拔地而起。常驻的海军由他的儿子洛伦索指挥,负责保障海上安全。

阿尔梅达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行政管理者,也是王室利益不可腐蚀的守护者,对诚实、纪律和公平交易极其重视。他让回国的香料船队送回一丝不苟的账簿,上面记录了帝国体制的管理情况。他曾在给国王的信中不无夸张地写道:“请陛下放心,任何人想进入科钦城,都必须得到我的批准,让我知情。连一个雷阿尔[24]也不会失窃……此地大小事务就像在葡萄牙一样,全在掌控之中,且井井有条。”[25]他持续不断地与个人的腐败行为做斗争。攻占基尔瓦之后,葡萄牙人掳得大量商品和金银,他为自己留下的只有一支箭,作为此次胜利的纪念品。他给国王写信称:“我得到的报偿,就是能够这样为陛下服务,我的行为就为此见证。”[26]作为副王,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占有大量胡椒,但他总是只拿一点点。他坚定不移地捍卫普通水手与士兵的利益,他们为了建设印度帝国而受苦受难,甚至丧命,而薪水却总是被拖欠。

1505年冬季,当年的香料商船在科钦迅速装货之后,分几批返航了。九艘商船抵达了里斯本,只有一艘,即虽然庞大却船龄很大的“海洋之花”号,因为漏水而不得不在莫桑比克过冬。丰厚的回报证明了东印度商业运作的高效和有序,阿尔梅达始终认为这是整个殖民事业的核心。威尼斯人卡马瑟目睹香料商船陆续返航,详细地报告了其货物,“是我从商船文书的账簿看来的”,[27]还描述了里斯本方面经营这些商品的越来越高的水平:“所有货物都在印度事务院卸载,这是专门为了这个目的而新建的海关大楼。每艘船有自己的仓库。海关大楼内有二十间这样的仓库,所有胡椒在那里井然有序地存放。”[28]卡马瑟估计,阿尔梅达在1505~1506年冬季送回的货物价值“肯定非常高”。[29]据他估算,足有35000担[30]香料,这是国际贸易中前所未见的巨额数字,后来一直到1517年才打破了这个纪录。

1505年12月,在给曼努埃尔一世写信的时候,阿尔梅达可以回顾自己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了。在奔波忙碌了四个月之后,副王为葡萄牙在印度的永久存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现在向曼努埃尔一世建议,不仅要采纳“航海之王”的头衔,还应当使用更为恢宏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