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6/8页)

这位业主看了一眼,他的兴趣无疑受到了触动:为什么丹尼尔或卡特利奇从来没对他提过,尽管这样做肯定不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好像苏兹贝格可以更深刻地亲自看出华盛顿的士气的问题,但威克并不指望他会这么做。在1965年到1966年期间,威克的乐观主义处在低潮,在这一时期他老是因为管理分社问题而不断受到纽约编辑的批评。他们习惯的抱怨是:威克没有从华盛顿拿出足够多的头版独家报道,落后于纽约的罗森塔尔,威克的管理生涯似乎有些悬而未决。然而,有时看起来,汤姆·威克在华盛顿的胜任或不胜任问题对某种更深刻更复杂的事情来说真的是一个次要问题——仿佛他成了其他人对之喊叫的心理表演疗法的一个象征人物,是《纽约时报》的编辑能把他们的个人委屈和职业差别都集中其上的一个焦点。威克本身免不了这种有争议的事情,他是一个高个子、面色红润、身体健壮、雄心勃勃、精明、友好的南方人,他在华盛顿的出现曾在其他编辑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他们在不经意之间就向他展示了更多的自己。威克是重大事件的产物,他的一生曾是靠对约翰·肯尼迪遇刺的报道,靠德赖富斯的去世而得到晋升的,后者带来了变化,因为在新闻编辑部里权力的平衡从赖斯顿转向卡特利奇,赖斯顿受到了提拔,以便把他的分社腾给他一手选拔的接班人威克,而赖斯顿主要去从事他在社论版的专栏,这是卡特利奇没有管辖权的地方。1964年,威克的任命对新业主庞奇·苏兹贝格来说是非常可接受的,因为苏兹贝格急于把赖斯顿留在《纽约时报》。但丹尼尔听说了威克被提拔的消息却很难高兴起来,因为这意味着丹尼尔被剥夺了在华盛顿挑选他主要下属的权力。在此后的两年里,丹尼尔极力把他对威克的批评限制在新闻报道上,但威克却能感觉到个人冷淡的暗流,并且可以理解。威克是赖斯顿的小伙子,是赖斯顿留恋徘徊的影响的残余。也许还有另一个因素使有阶层意识的克利夫顿·丹尼尔产生不小的恼怒:威克像丹尼尔一样来自北卡罗来纳,威克知道泽比伦在哪里。

索尔兹伯里和威克的争论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而不是个人的。从1966年开始,索尔兹伯里越来越怀疑约翰逊政府对越南战争和美国国内问题的自以为是的乐观主义态度——华盛顿的政府机器似乎成了幻象的制造者。索尔兹伯里认为威克的分社疏忽了它进行探究和暴露真相的职责。这并不是说威克很天真;自从接手克罗克的专栏以来,威克的写作反映了首都对事态进展情况越来越大的关心,但索尔兹伯里更感兴趣的不是威克作为一个专栏作家的感觉,而是威克推动他的队伍进行更大胆的调查报道的能力。索尔兹伯里感觉到威克不能平等地对待这两种工作,不能既写好一个专栏又管理好分社,在这个点上A.M.罗森塔尔同意索尔兹伯里的看法,这是罗森塔尔和索尔兹伯里能够取得一致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

但在1966年夏天和冬天,罗森塔尔在对威克的批评上不是畅所欲言的,即使罗森塔尔的同龄人——威克是唯一对罗森塔尔有一天成为新闻编辑部头头的梦想构成威胁的人,这就是罗森塔尔很快被提拔为主编助理后抑制自己、不去粗野地或冲动地表现自己的全部理由。罗森塔尔1963年接管纽约组后,作为有干劲的纽约主任的形象并没有妨碍他上升到更高的管理岗位,因为此时管理层普遍承认采取大胆的行动是必要的。但现在,三年多后,罗森塔尔看起来注定要升官了,他压抑自己搞派系斗争或堕落的举动是明智的。如果老编辑愿意放肆的话,这是他们的特权,但罗森塔尔有更为重要的东西。他放弃了他的写作生涯,成了一个编辑,离开了署名报道和公众的喝彩——不管是赖斯顿、索尔兹伯里,还是威克都没有这样做。罗森塔尔的目标是最终管理整个新闻编辑部。他44岁,如果他在此后几年不去愚蠢地招致上司不愉快的话,就能够实现他的抱负。在十年之内或者更少一些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现在管理报纸的高级编辑都要走了。卡特利奇65岁,在几年内他或许就会和他漂亮的妻子退休到南方,写他的回忆录,就像克罗克现在做的那样。赖斯顿57岁,经常暗示他宁愿生活在华盛顿,也不愿生活在纽约。克利夫顿·丹尼尔54岁,没有了卡特利奇,他在报社的地位无疑会被削弱,除非他能和庞奇·苏兹贝格建立更好的关系,做不到这一点,如果民主党仍然在掌权,丹尼尔可以寻求——在他的岳父的帮助下——一个大使职位。四个主编助理——伯恩斯坦和加斯特、弗里德曼和索尔兹伯里——全都奔向60岁,或者超过60岁。就年轻的编辑来说,国内新闻主任克劳德·西顿也有自己的麻烦;国际新闻主任悉尼·格鲁森,一个爱奢侈的人,准备接受一个巴黎更有吸引力的职位,在那里他能接管《纽约时报》的国际版,苏兹贝格希望这个版能同约翰·海·惠特尼和《华盛顿邮报》联合所有的更强有力的巴黎《先驱论坛报》相匹敌。德鲁·米德尔顿有兴趣替代格鲁森当国际新闻主任,但丹尼尔没有帮他得到这个职位,而是任命了一个44岁的记者——西摩·托平。托平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非常忠诚的组织型人才。他像丹尼尔一样,来自美联社,曾领导《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和波恩的分社,并且娶了个好媳妇——加拿大大使切斯特·朗宁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