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3/26页)

注166 张君劢(1887—1969),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宝山区)人。近现代学者,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曾留学日本、德国,学习政治经济与哲学。回国后推崇唯心主义哲学,被称为“玄学鬼”。曾参与组织中国民主同盟,参加国大。是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国民党入台后,张君劢在海外组织“中国自由民主战斗同盟”,以“第三势力”自居。张君劢一生未置产业,仅靠稿费与少量养老金维持,生活清苦。

注167 这里的中二爷指的是孙中山,为什么如此称呼则不清楚。

注168 丞相胡同,老北京地名,现菜市口大街所在位置。该地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传明代大学士严嵩(相当于宰相职)曾居住此地。另一种说法是明代这里集中居住了绳匠,故名绳匠胡同,谐音丞相。清乾隆时期改名为神仙胡同,后改为丞相胡同。1965年改名为菜市口胡同。该胡同北口外东部至铁门胡同南口一段,就是清代菜市口行刑法场故址。

注169 鹤顶红,即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开始物料,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

注170 前面已经提到,这里说的是安徽寿州孙家鼐家。见本书第84页注释①。

注171 参见本书刘曾复口述第一篇第91页注释①。

注172 北京市第六中学的前身是私立华北中学。原址在西安门大街附近,后迁至北京市西城区南长街大晏乐胡同11号。

注173 僧格林沁府位于南锣鼓巷南炒豆胡同73、75、77号(此为板厂30、32、34号院),全府占了几乎炒豆胡同一条街,规模相当可观。僧格林沁死后,该府由其子孙继承,至民国时主人为僧格林沁之孙阿穆尔灵圭,故又称“阿王府”。阿穆尔灵圭时为第一届国会议员,家道败落,难以维持,只得将王府拍卖。该府今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注174 恽宝惠(1885—1979),常州人,恽毓鼎长子。恽毓鼎(1862—1917),字薇孙,一字澄斋,北京大兴人,祖籍江苏常州。光绪十五年考中进士,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国史馆纂修、总纂、提调,文渊阁校理,宪政研究所总办等职,担任晚清宫廷史官达十九年之久。《恽毓鼎澄斋日记》,起于1882年,迄于1917年,计120万字,是恽毓鼎几十年工作与生活的全面记录。1960年恽毓鼎之子恽宝惠将保存的36册日记全部归之北大图书馆。恽宝惠清末授陆军部主事、禁卫军秘书处长等职,北洋政府时任国务院秘书长、蒙藏院副总裁。伪满洲政府时曾任内务府部长,后任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48年回乡总纂《毗陵恽氏家乘》32卷,解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员。

注175 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学者、藏书家。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战思想。曾任溥仪的毓庆宫行走,所以刘老说他是“宣统老师”。诗词多慷慨愤世之作,与罗惇曧等人并称“岭南近代四家”。

注176 〖HJ1.2mm〗松筠庵也叫杨椒山祠,位于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坐南朝北,是明嘉靖年间杨继盛的故居,松筠庵为原名,在一些文献中也有写作“松云庵”或“松鹤庵”的。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河北容城人,明嘉靖丁未科(1546年)进士。是明朝有名的爱国志士、文学家和书法家。“文化大革命”中杨椒山彩塑像被砸毁,香炉,祭器及石碑“杨椒山先生故宅”“松筠庵”“景贤堂”“谏草堂”等均被毁坏。唯有景贤堂、谏草堂墙壁上的刻石侥幸得以保留。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5月24日将这里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HJ〗

注177 孔教大学是民国初年提倡尊孔读经的社团——孔教会筹建的一所大学。孔教会1912年10月由康有为授意其学生陈焕章等成立于上海,以后将总会迁至北京。陈焕章任孔教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