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远东地区的古典时代(第6/9页)

孔子的思想?孔子拥有教育家和改革家的双重身份,想要总结概括他的事业,并不容易。不过,应该注意到下列几点:(1)如果从政治改革家的角度看他,他的确是失败者。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对于确立君王崇高地位的理论,以及管理朝廷的规划,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他对古代宗教礼仪十分重视,在他谨慎而又认真的努力下,这些礼仪终于变成他思想观点的一部分。因为孔子声名鹊起,人们只要提到孔子,就会联想到祖先崇拜,以及对传统宗教的崇敬。(3)在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上,他的礼仪规则,以及道德上的精简格言,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4)他留下了一套重要书籍,被世人证明是对后世影响最深刻的文献之一。

五经?孔子留下的书籍被称作“五经”,由他和弟子们编辑整理。这些书包罗万象,很像中国文献的百科全书。书中包含了过去各时代的传说和历史事件、优美的诗篇,还有当时人们的智慧成果。他近乎保守的思想深入地贯穿全文,同时,这些思想对教导中国人遵守传统道德,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著作从问世起就受到人们的尊重,人们常常喜欢引用其中的句子。孔子的著作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文献和学问,最重要的是,他给中国留下了最伟大的经典巨作。

二、中国与印度、近东的交流

“丝绸之路”?大戈壁沙漠和荒凉的西藏高原是古代中国西陆的界线。然而大约在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开辟出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国商人同印度、波斯、叙利亚以及远东其他各地进行交流。

戈壁本身的自然环境就已经够糟糕的,但是还生活着异常剽悍的四处骑马游荡的牧民,他们被欧洲人称作鞑靼人或突厥人,中国人则称其为匈奴。为了把他们拒于国门之外,中国修筑了万里长城。而当时的匈奴为了进入中国,便向更远的西边和南边移动,一直来到长城脚下。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为了共同抵御匈奴,汉武帝特派张骞率领一百人出发向西,寻找抵抗匈奴的盟友。很不幸的是,他们被俘虏并被关押了十年。后来这一行人找到机会逃脱,于是便继续西行至奥克苏斯河(今阿姆河),无奈仍没有找到盟友。尽管如此,此次出行仍然具有重大意义。比如,他们带回了突厥斯坦的快马,还有像葡萄一样的新植物,同时也带回了一个好消息,西方有大量的珍贵玉石。除此以外,他们还带回了一些令人着迷的故事,都是关于印度和波斯的神秘传说。

几年以后,为了驱逐匈奴,汉武帝派出一支大军,穿过山道,向西追踪直至塔里木河流域,进而到达奥克苏斯河流域。公元前114年,中国商队沿这条路到达突厥斯坦和波斯。于是,这条路就成了通往西方的著名的“丝绸之路”。此后,中国与印度和近东地区便有了商业和文化上的沟通。从一定程度上说,汉武帝最重要的功绩就是开辟出这条“丝绸之路”。

沿着“丝绸之路”,每一年总会有十多个中国商队穿过这条贸易商道去西域,用携带的丝绸和铁条交换珍贵的宝石、玉石、琥珀、珊瑚和玻璃。显而易见,中国商人一般不是和希腊人和罗马人直接交易,而是通过中间人——突厥斯坦或波斯人,将货物运至近东地区,抑或是沿陆路穿过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再或者沿印度河下达阿拉伯海,再用船将货物从阿拉伯海运到埃及和地中海一带。

中国的丝绸?运往叙利亚的中国丝绸会在那里染成紫色,用金线绣上花。之后再由叙利亚商人转卖给希腊和罗马的富人。在奥古斯都大帝时期,这种交易形式在罗马十分流行。然而,下一任大帝提比略曾设法禁止罗马富人使用这种昂贵的新织品,但未取得成效。一些罗马人也认为罗马的金钱为了购买中国丝绸已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尽管如此,这种贸易从未间断并持续升温。为了不让中间人波斯获利,许多罗马人竭力想和中国人直接交易,这大概是罗马与波斯帕提亚朝诸王之间交战的原因之一。为此,他们做了种种尝试。例如,寻找出一条直通中国的海上路线。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66年,曾有只叙利亚船抵达中国陆地,但由于航程过长,未被人们接受。为了到中国去,罗马帝国派出的特使和一些旅行家,有时竟冒险选择从陆地穿越中亚细亚,无奈路程实在太远了。所以,罗马和中国仍须通过中间人波斯和印度来进行大部分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