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远东地区的古典时代(第8/9页)
“始皇帝”?历经漫长的交战,有一个王侯在争雄的诸王之中卓越超群,连续击败了其他诸侯国,于公元前221年取得了皇帝的称号,他自封为“秦始皇”。“第一个”正是始皇帝的内涵所在,而且他是第一个真正的皇帝。他正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旃陀罗笈多,是他用武力征服不同的地区和集团并统一控制;是他结束了当时的封建制度,重新划分了三十六郡,继而新设立了郡守和郡尉来取代曾经的公侯,并由他亲自任命和监督各郡;是他率领精兵,向南扩充帝国的势力范围,成功在长江以南新获四个郡;也正是因为他,驰道和运河也修筑起来了,水陆交通便利了,中国各部分也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这一切行动,让我们想起波斯的大流士,还有罗马的恺撒。
道路和城墙?从那时起,中国的迁居者把中国文明带入长江以南的“蛮族”地区,使之逐渐成为完整中国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为了抵御北方“蛮族”即匈奴的入侵,始皇帝与匈奴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战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避免他们再犯中国国土,他命人修筑了一道万里长城。这道长城起于东北的黄海,越过黄河的弯曲地区,止于西北丛山之外。这道长城最初虽然是土筑的,但对于从北方来犯的那些野蛮骑手来说,无可置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正屏障。这正是中亚细亚的游牧民宁肯向西方寻求出路,也不南下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概就因为这个缘故,蛮族侵略者忍痛割爱,从亚洲迁移出来,放弃中国,直闯欧洲。
后来,历代王朝又延长加固了长城。到了近代,明朝用石头重建了长城,世界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就此诞生了。
剑和书?虽然始皇帝在许多方面理应受到百姓们爱戴,但很不幸的是,他在位之日,百姓畏而不敢言;逝世之时,百姓恨而无从言。在中国的传统印象中,始皇帝一直被视为一个嗜杀、残酷的暴君。他不得人心的一部分原因是,他曾焚书坑儒,试图毁灭儒教。他曾下令烧掉除农业医药等实用学科书籍以外的所有儒家经典和一切过去被学者视为生命的文献,几百位试图抢救藏书的儒士都遭到斩首或流放。
始皇帝在位时,他残酷地施政压迫着怒而不敢言的百姓们。但公元前212年他的死讯传来之际,积聚了多年的愤怒终于爆发,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相继发生了叛乱,他的儿子们都命丧起义者之手。
汉朝?秦始皇死后爆发的战争接连不断,一个农人出身却又不乏才干的冒险家很快击败了他的众多敌手,结束战乱,统一中国,于公元前206年自立为皇帝,建立了汉朝。他和他的子孙后代曾稳坐超过四个世纪之久的江山。他们引领中国进入一个领土扩张、文化发扬及商业繁荣的“黄金时代”。
新书和旧书?汉朝的文学发展更加灿若星辰。原因之一是纸和一种新式毛笔的发明,小毛笔能将中国文字极为灵巧地呈现在纸上,自然为汉朝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秦始皇禁止古书的敕令被彻底废除了,藏匿的手稿得以重见天日,还抄写了许多副本,文人们还积极撰写了许多新书。为研究中国文学,汉朝有个皇帝还创立了太学,设立了一种竞争式的文官考试制度——察举制。自此以后,门第再也不是提升官职和社会地位的绊脚石,官吏都是从在经书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人中间选拔。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被奉为圣书经典拜读。
汉武帝和“丝绸之路”?汉初的几个皇帝,不仅致力于复兴儒教文化,与此同时,也丝毫不减扩张国土、促进商业经济发展的帝王野心。其中政绩最为突出的便非中国人众所周知的汉武帝莫属了。虽然美国人对此名字会有所生疏,但要说他的历史地位可与亚历山大大帝、尤利乌斯·恺撒以及查理大帝相提并论,就自然可知了。汉武帝在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6年的漫长统治期间,曾大力征服了长江以南的地方,并将朝鲜的一部分纳入版图之中。而他最大的功劳便是开辟了一条连接东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
汉朝衰亡?公元220年,曾经辉煌的大汉国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之后三国称雄,平分中国。这不禁让我们回忆起之前提到的亚历山大和他的帝国。中国又开始了漫长的战乱时代。在北方诸郡,蛮族侵略者早已自立为王,侵占了该国北方约大半的国土,由于北部国土丧失,国都被迫南迁到长江畔的南京。这是一个黑暗的年代,而中国的文化传播并没有因此受到打击,反而传到了朝鲜和日本。公元5世纪,指南针作为罗盘为远洋的中国水手们指引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