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罗马帝国的古典文明(第9/25页)
还有一件事情十分有意义,也应当予以注意。罗马击败安条克之后,虽然没有吞并侵占他的土地,但是却劫掠了很多物品,罗马军队从战场上带回了不计其数的战利品。这件事情表明,罗马将来还要进行一次次的出击,可以料想到,他们必定会这样做,再次攻击其他城邦。卡托念念不忘的就是战利品,而其他罗马人参与战争也是为了有利可图。因为他们认为,既然罗马公民为了战争缴税,他们的军队就应该在东方战役中获得好处,抢夺领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元前168年,罗马打败了马其顿另一个野心勃勃的国王。这次罗马采取了新办法,这是为了掌控马其顿迈出的具有决定性的一步,罗马将马其顿分割成四个共和国,他们每年都得向罗马缴税上贡。透过怀柔的丝质手套,各国仍能感受到罗马坚硬的铁掌压迫。
科林斯的伤心日?公元前146年,罗马军团彻底洗劫、焚毁了科林斯五十年前的欢乐场面。与此时的残垣断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于科林斯而言,这是一个伤心的对比。此时,曾经宽大仁慈的保护者已经变成残忍暴虐的征服者。
征战的双方都有过失,罗马人信誓旦旦地声称,要给希腊诸城邦自由和自治权利。同时,罗马也希望希腊诸城邦尊重它的主导权,要求诸城邦最大限度地服从罗马的意愿。此外,罗马给予的自治权力往往是偏袒希腊城邦的贵族,而那些民主派得不到实际的好处,自然会联合起来与罗马对抗。显然,希腊的贵族和民主派相互对立,水火不容,而希腊诸城邦之间也是彼此仇视忌妒的。第三次布匿战争时,罗马疲于奔命,希腊城邦之间也纷乱不休,而科林斯和亚该亚同盟成员看准了时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入侵斯巴达。然而,他们判断失误,罗马军团击垮了它们的同盟,因此导致了致命的结局。公元前146年,科林斯在大火中被焚毁了,这对所有希腊人来说,都是一个触目惊心的警示:任何人都必须尊敬罗马的权威统治。
我们可以看到,科林斯和迦太基是在同一年(公元前146年)被罗马毁灭的。经济上的动机大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两个城市在商业上极其发达,成为罗马的竞争对手。
比这早一两年的时候,马其顿已经被征服,成为罗马的一个附庸行省,并在罗马总督的统治下生存。马其顿被攻占的原因,是由于它的国王野心勃勃,竟敢公然反抗罗马的权威。
米特拉达特?东方的国王们都野心勃勃,就像我们已经知道的,叙利亚的安条克和马其顿国王曾经是怎样惹怒罗马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挑衅了罗马的底限,将它从保护者转变成征服者。他们对此事的推动作用,不亚于那些争吵倾轧的民主派。另外,蓬土斯的米特拉达特也进一步推动了局势,尽管他可能是无意的,而且也不情愿获得这样的下场。蓬土斯是一个小王国,它位于黑海区域,靠近南岸。公元前89年,罗马和它的盟邦在意大利半岛上猛烈交战,米特拉达特趁机展开偷袭,在小亚细亚进攻罗马的一些同盟友邦。当罗马彻底解决了意大利的纠纷,就回头攻打米特拉达特,狠狠地惩罚它。雅典和米特拉达特站在同一阵营,同盟还有其他一些希腊城市,通通受到了罗马的严惩。这些城邦被迫向罗马缴纳巨额款项,同时还要纳贡,割地赔偿罗马。短短几年之内,米特拉达特王国便沦为罗马统治的一个行省。罗马在攻击米特拉达特的战争中,派出了最为杰出的两名大将,那就是苏拉和庞培。
此后不久,叙利亚也难逃被罗马征服的命运,并沦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行省之一。这样,小亚细亚地区的许多城邦都丧失了土地和主权,接二连三被罗马纳入统治之中,它们要么成为罗马行省,要么成为向罗马纳贡的附属国。
三、经济和社会的变迁
阶级冲突?布匿战争加剧了罗马阶级间的冲突,这是战争导致的最坏结果之一。在战争时期,元老院的权力很大,管理着外交和军事事务,令公民大会和平民保民官的权力丧失。在经济生活上,富人财富的迅速增长和贵族政治的复活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战争时期,狡黠的承包商人往往会趁此抓住机会,大举敛财,导致商人和农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在农人代表罗马参加战争的同时,其中很多人却丧失了自己的农田,战争最终获得的胜利果实也被他人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