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罗马帝国的古典文明(第7/25页)

年复一年,在罗马人顽强的抗衡下,汉尼拔的抗争之路越来越暗淡。由于常年作战,他的队伍不断减员,得不到家乡的接济,而且没有新生力量加入,他的队伍越来越小。基于这种困境,他的兄弟哈斯德鲁拔试图从西班牙率领一支军队来援助他,但是却在通往阿尔卑斯山的路途中被杀,军队溃散。之后,年轻的罗马天才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崭露头角,成为罗马名将。他率领罗马军队占领了在西班牙的新迦太基,然后从罗马出航进攻非洲的老迦太基。迦太基被迫再次求和,并从意大利召回了汉尼拔。

虽然再次失败,但是汉尼拔的影响力依然非同小可。回到迦太基不久,他就成立了一支新的军队,劝导他的人民继续同罗马进行抗争。但是结局似乎已经注定。公元前202年,他和西庇阿在迦太基背后的扎马遭遇,无往不利的汉尼拔经历了生平的第一次败仗,他的失败标志着迦太基的再次失败。西庇阿打败了汉尼拔,对于罗马人无疑是血洗前辱,所以他凯旋的盛况是世界上前所未见的。自从扎马之役以后,汉尼拔也就被称为“阿非利加的西庇阿”,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再次战败的迦太基又被迫付出大笔黄金作为赔款,并且它所有的战舰,只能保留十艘,其余的都要交出,除此之外,还要割让西班牙,包括它丰富的银矿,最后还接受了最耻辱的一项约束:除非罗马同意,否则不得再启战端。

第三次布匿战争?此后,和平地过了若干年。虽然是平静了,但是迦太基人和罗马人却并不安心。巨大的屈辱和不平使得迦太基人恼火。而罗马人则是整日恐惧、害怕,现在的他们并不害怕被人征服,而是害怕在商业和农业方面有人同他们竞争。所以迦太基的农人和商人在他们看来是必须慎重对待的,一旦在这方面被超越,可能还会有巨大的祸难。在罗马,有一个极其仇恨迦太基的组织,领袖是名叫卡托的老农。这个老农的性格十分狭隘。他经常在元老院或其他地方进行演说,并且每次都用一句“迦太基必须毁灭”的话作为结束的话语。

最终,这个老农如愿以偿。公元前149年,迦太基与邻居努米底亚产生矛盾,于是迦太基出兵惩罚努米底亚的国王。正是这件事给了罗马借口,罗马军团借此开入迦太基。在罗马的威胁下,迦太基人再次屈服,被迫交出了武器,同时还交出了三百多个贵族作为人质。但这远远没有结束,随后一个罗马执政官冷冰冰地对他们宣布,他们的城市必须毁灭。家园要被毁,迦太基人不能再屈服了。为了保卫家园,迦太基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抗战准备,把每一块可以找到的废铁都用来铸造武器,妇女们剪下她们美丽的长发,用来制弓弦。在此后的两年,他们紧闭城门,严守城墙,顽强抵抗。两年后,迦太基的城池还是沦陷被毁了。顽强抵抗的人大多被杀,而那些没有被杀的人被卖为奴隶。为了以绝后患,罗马人用犁在废墟上翻了土,并且宣布这个城市永远不得重建。

就这样,腓尼基人最大的殖民地就这样走向了荒芜。作为第三次布匿战争的战利品,罗马获得了迦太基曾经占领的部分北非地区——“阿非利加”。至此,长达一百一十九年的布匿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布匿战争的结果?(1)布匿战争传递了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传递的过程是通过欧洲而不是通过非洲。(2)罗马作为海陆强权霸主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3)西西里岛、科西嘉岛和撒丁岛、西班牙和西北非洲都是罗马的统治范围,在地中海西部它是名副其实的霸主。(4)崇尚希腊精神表现了许多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喜爱。(5)罗马内部有不同阶级的冲突,即穷人反对富人,小农反对大农场主,下层社会的群众反对政府,并且矛盾相当严重。

二、征服希腊化的东方世界

希腊化的东方的征服?当罗马攻占西方国家时,也对东方世界虎视眈眈。罗马与埃及的关系相当友好,当年汉尼拔入侵罗马时,罗马遭受了大饥荒,埃及及时送去了谷物援助罗马。罗马十分推崇希腊文化,他们崇尚希腊精神的热情和渴望与日俱增。另外,罗马非常惧怕马其顿,因为马其顿国王曾经支持汉尼拔进攻罗马,他富有雄心壮志,想成为第二个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