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争能力:工业变革带来的巨大差距(第9/16页)
公元2000年西方的战争能力显然比东方强很多,但究竟强多少?据我所知,很少有人试图把这个问题简化成一个单一分数。最广为人知的数字比较恐怕要数国家实力综合指数(Composite Index of National Capability,简称CINC)了。这是国际关系方面广为应用的一个计分系统,旨在标示每个国家的硬实力在世界上所占的百分比。其分数可回溯至1816年,但只能用于进行国家之间的共时比较,不能衡量历时性的能力变化。
不过,CINC所衡量的国家实力比我此处要查究的战争能力要广泛得多。该指标给每个国家打分,是根据其人口规模、城市化程度、钢铁产量、能量消费水平、军费开支,以及其军事人员的总数。按照CINC,2000年时,中国(16%)已经超越了美国(14%),尽管两个大国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军事不平衡。
战争游戏设计者詹姆斯·唐尼根(James Dunnigan)在他的《如何作战》(How to Make War)一书中,采用了非常不同的办法,给不同国家的“战斗力”打不同的分数。他对陆上实力和海上实力分别打分,在两个项目上都将美国定为榜首。在陆上,美国得2 488分;中国排第二,得827分。在海上,美国得302分,中国排第5,得16分。(英国排第二,得46分;俄罗斯排第三,得45分;日本排第4,得26分。)
如果我还继续沿用在社会发展指数中使用的技巧,只关心东方和西方最发达的地区,那么采用唐尼根的数字,将使公元2000年时西方和东方战争能力的比率大致为:陆上3∶1,海上19∶1。如果我们将陆上和海上的分数相加,那么美国就是2 790分,中国为843分(比率为3.3∶1)。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对陆上和海上实力等量齐观,将美国在两个领域的分数都转换成125分,同样合计入我在此使用的250分系统内,那么中国的得分为48.17分(陆上41.55分,海上6.62分),西方和东方的比率则略高于5∶1。
唐尼根没有解释他的分数是怎么得来的,但如果西方和东方战争能力的比率在3∶1~5∶1这个范围的话,必然要设想投资收益是递减的,因为美国的军费开支远远超过中国,2000年时双方的比率为9∶1~21∶1。在技术的复杂精密性方面也应大大加权,因为美国占有巨大优势的是复杂的技术密集型武器,如洲际弹道导弹、反导弹系统、隐形轰炸机、精确制导导弹和航空母舰,而不是诸如冲锋枪和手榴弹之类的简单武器。美国在电子战方面领先多少,还须继续观察,但2010年和2012年其分别利用“Stuxnet蠕虫病毒”和恶意程序“火焰”发动的网络攻击分别获得成功,表明美国的优势相当大。
美国及其盟友在击败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低技术敌人时所遇到的困难,表明唐尼根的假设有其价值,但也有证据显示,这些困难既源于战略和原则的失误,也与西方战争能力固有的局限性有关。还有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投资实际上是收益递增的,在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完善和信息传输系统越发精确的驱动下,军事革命已经给作战方式带来了极大改变,程度不亚于现代早期欧洲的军事革命(速度却要快得多)。1991年和2003年对伊拉克常规部队“一边倒”的战争,证明这种观点也有其价值。军事革命似乎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国与国之间交战的方式,扩大了西方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战争能力方面的领先优势,但对于占领和安抚战败国却没有多少影响。
公元2000年的西方和东方战争能力的对比大致为20∶1,比唐尼根提出的3∶1~5∶1要高得多。这将是历史上西方和东方战争能力最为悬殊的比率,甚至使19世纪和20世纪的比率都相形见绌,但是,公元2000年时东方和西方军事力量方面巨大的技术差距似乎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我的估计是合理而准确的,在社会发展指数上,与西方的250分相比,2000年东方的战争能力只能得12.5 分。如果唐尼根的估计更准确,那么2000年东方可得48.17分(图5.14中估计的“低分数”)或75.54分(“高分数”)。
图5.14 对公元2000年东方和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不同定量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