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一统政府之创建【秦代兴亡与汉室初起】(第5/6页)

至于秦以一皇帝【异乎以前所谓“王天下”。】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异乎以前之贵族世臣、封建列侯。】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公、卿、守、令百僚若世袭,则仍是往者封建覆辙。若王位不世袭,则易启纷争,非长治久安之局。】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为君者无此力量,为臣者无此心理。】秦廷有集议之制,【如始皇时议帝号、议封建、议刻石颂功德、议封禅。二世时议尊始皇庙。】为两汉所承。【西汉,如议立君:昭帝崩,群臣议立广陵王,霍光承太后诏立昌邑王,又议废之。如议储嗣:成帝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等入禁中,议立嗣。议封建功赏:如甘延寿、陈汤元帝时,矫诏诛郅支单于,朝廷屡议其功赏。民政法制:如昭帝时议盐铁。狱讼:同姓者如淮南王狱;异性者如魏其、武安侯相争。边事:如马邑之谋。皆付廷臣群议。东汉,如议立君:质帝崩,大集议立桓帝,梁冀主之,而李固、杜乔强守立清河王蒜不屈。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袁绍横刀而出。议迁都,如董卓议迁长安。议食货:肃宗议复盐铁。其他如议宗庙郊祀典礼,议选举刑法等,不胜举。】朝廷每逢大事,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就此种政制风格言之,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秦代政治的失败,最主要的在其役使民力之逾量。

秦人以耕战立国,全国民众皆充兵役,名曰“黔首”。【魏有“苍头”为平民军队之一种,“黔首”殆于“苍头”义近。】惟在战国兵争时代,以军功代贵族,秦民力战于外,归犹得觊功赏。及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渐上文治轨辙,而一面仍恣意役使民众,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阿房役七十万;此等皆为苦役,与以前军功得封爵不同。古代封建小国,四境农民行程相距最远不出三、四日,每冬农隙,为贵族封君服力役三日,往返不过旬日,其事易胜。秦得天下,尚沿旧制,如以会稽戍渔阳,民间遂为一大苦事。又有“七科谪”与“闾左戍”,【“七科谪”者,一吏有过,二赘婿,三贾人,四尝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发闾左。闾左既空,常及闾右,其滥可知。秦自以农战立国,役不足乃谪贾人,此与东方社会经济情态亦不合。】陈胜、吴广即由比起。

秦室本是上古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贵族政府,依然在其不脱贵族阶级的气味下失败,【役使民力逾量,即是氏族的贵族气味。】依然失败在平民阶级的手里。

秦之统一与其失败,只是贵族封建转移到平民统一中间之一个过渡。

四、平民政府之产生

秦灭六国, 二世而亡,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而秦亡为其最后之一幕。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高祖父称太公,无名。母曰刘媪,并亡其性。高袓行三,故曰刘季,既有天下,因名邦。一时群臣,如萧何为沛主吏掾,曹参为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申屠嘉材官,陈平、王陵、陆买、郦商等皆白徒,周勃织薄曲、吹箫给丧事,樊哙屠狗,灌婴贩缯,娄敬挽车,惟张良为韩相贵胄。汉初王后亦多出微贱。项羽、田横之徒皆责族,而皆不能成事,此可以觇世变。

平民政府必然创建,殆为当时历史趋势一种不可抗之进程。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秦始皇二十六年丞相王绾等议复封建,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等又议复封建。至二世皇帝元年,东方革命军起,各为六国立后。汉高平项王,封韩信、彭越、黥布诸人为王;迨异姓诸王逐渐铲灭,又封宗室同姓诸王。

直到景帝削平吴、楚七国之乱,平民政府之统一事业始告完成。当时平民政府的第二个反动思想则为“无为而治”。

汉初政府纯悴代表一种农民素扑的精神,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之反映。因此恭俭无为、与民休息,遂为汉初政府之两大信念。因乱后社会经济破产,人心厌乱,战国晚年黄老一派消极思想,遂最先在农民政府里面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