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王道之剑(第13/23页)

金焦笑道:“在京师久闻锺灵女侠郑芫的名气,十四岁就辩倒那道衍和尚的故事,都成了夫子庙说书的段子;今日一会,果然是见事明白。咱们总要先决定了大原则,后面的规划就容易了。”

郑芫笑道:“夫子庙那些说书的段子,大人们那能当真?我却觉得丐帮二位前辈说的,和两位大人想的,未必要二中择一,也未必一定要先将一者去除。依晚辈的看法,不管咱们从那一头规划,大师父的安危都是第一要务,这部分日后定是由咱们有武功的朋友来负责。至于招兵买马、策划反朱棣的大事可以同时进行,将来就要由诸位朝廷大员来主持。既然各自负责,便该同时进行才是,只是怎么个做法,恐怕要听听方军师和章叔、于叔怎么说。”

方冀见郑芫一开口,叽哩咕噜就把丐帮二位护法及朝廷二位大臣的歧见摆平,又把眼前的形势分析得清清楚楚,不禁对这个当年在卢村私塾的小女学生赞赏不已。他眼前浮现当年那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灵秀聪慧可爱,原来和傅翔是一对儿;如今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心思更加成熟,一身少林武功出类拔萃,却和朱泛成了一对儿,思之不禁慨然。

章逸见方军师忽然没来由地恍神了,便提了一句:“方军师,咱们等您说话呀。”心中又闪过那个念头:“军师真的老了?”

方冀啊了一声,干笑道:“瞧我神游到何方去了。”他对章逸点了点头道:“章逸对朝廷的事和江湖的事两边都懂,还是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章逸在一旁听了许久并未发言,其实心中对这问题已有定见,便站起身来道:“芫儿方才说得好,大师父的安全第一。现下他在浦江郑义门中应该说安全无虞,旁的不说,就凭完颜道长及傅翔两人贴近照护,天下武林就没有人能动得了大师父。加上董堂主和芫儿在旁,就算来了大军压境,要保得大师父安全撤退,只怕也是办得到的。”他停了一下,导入正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浦江是久留之地吗?”

方冀道:“郑义门居民上千,若是出了事,牵连无辜,甚至浦江全县皆会遭到朱棣那个屠夫的杀戮,君不见景清家乡的‘瓜蔓抄’之屠吗?是以我认为郑义门非久留之地。”

章逸道:“既是如此,咱们应该尽快规划好一个长久安全之地,趁早搬过去安顿妥当,莫要等出事了才匆匆找地方躲藏,又要害了好心帮助咱们的人。”郑芫忿忿然道:“朱棣用恐怖的手段屠杀无辜,就是要恐吓百姓,使得无人敢对咱们伸出援手。”朱泛道:“因此咱们要靠自己之力,早作安排。”

一直未发言的于安江忽然冒出一句话来:“咱们找间庙,要靠海。”

大伙儿等他说下去,他却没有下文了。可是大家略加思考,也就明白了。朱泛道:“不错,大师父既是和尚,当然要藏在庙里才方便。靠近海,如果真有必要时,坐船逃到海外去。老于想得周到啊。”

方冀环视众人,见每个人都点了头,便进一步丢出下一个问题:“然则何处的海边较佳?”众人对沿海的地理情形并不熟悉,方冀只对浙江、福建一带比较熟知,这是因昔年明教昌盛时在东南一带活动颇多的缘故,但一时要凭记忆想出一个妥当的地点,却也不易,他忍不住喃喃道:“能有一张东南沿海的地舆图便好了。”

那兵部侍郎廖平忽然道:“诸位继续谈,小弟回房去拿一件事物……”说着便走回他的房间,过了一会又匆匆回来,手中持着一块折叠整齐的白布,摊开铺在桌上,众人一声惊呼,原来是一幅军事用的东南沿海地图。

廖平笑道:“六月十三那日咱们走得仓促,这是我从兵部带走的唯二之物──一本军兵名册,以及三幅军事地舆图。地图所绘一幅是云贵、广西的边境,一幅川鄂陕,还有便是这幅东南沿海的,皆以备不时之需。”

方冀伸出两个大拇指赞道:“这三幅图价值万金了。廖大人真不愧是兵部侍郎,我瞧建文该拜你做兵部尚书的,一定强过那齐泰。”廖平叹了一口气道:“往事不堪回首,方军师你就向前看,计画将来吧。”

昏暗的灯光下,那张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小字、符号,别人看不懂,军师方冀却是一看就懂。他看了一会,只见图上浙江之南、闽江以北一片群山叠峦,同时紧邻一个状如珊瑚般的海湾,其外则是浩浩大海。方冀只第一眼瞥到这番山水形势,眼睛就为之一亮,觑着眼细看时,只见山峦丛中一座城镇写着“宁德”两个小字,那珊瑚状的海湾边写着“三都澳”三个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