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红孩乞儿(第8/17页)
郑娘子在卢村遭难之夜躲在枯井中,就是天慈救她出来,将她带到泉州,并在井壁上留字引方冀带芫儿到开元寺,母女才得团圆。她盈盈拜倒道:“大师是我母女救命恩人,数年不见,可喜大师健朗如昔,菩萨保佑!”天慈大袖一挥,一股柔和之力已将郑娘子抬起。
天慈对奉茶的芫儿道:“芫儿呀,你师父现在泉州住持,要筹备隆重的佛礼,花一整年的时间为天下亡魂超渡,期间皇帝和大臣都会前往致祭,全寺都忙着,实在不适合你去练功,这才要你留在灵谷寺。”
郑芫对天慈不敢使性子,低首道:“是,芫儿晓得。”天慈法师续道:“听你师父夸你功夫大有进境,待我先去灵谷寺住定,你过两天便来寺里,咱们俩再来切磋一下,瞧瞧我老和尚还能教给你些什么。”郑芫听得不好意思,忙道:“是师父过奖,芫儿的功力还差着呢。”
天慈又问了一些郑芫练功的细节,他是少林高手,问的全是关键要处,心中对郑芫的功力已大致有数。他面上不动声色,心中暗暗吃惊,想不到这女孩在短短几年中,竟然将洁庵一身少林神功学了个七八成,其中有一两门是罗汉堂的独门绝技,没有深厚的内力底子根本无法修练。想到这里,真恨不得立刻拉着芫儿上灵谷寺去,仔细考核一下这孩子到底有多厉害。他暗中忖道:“洁庵口口声声说这娃儿是百年奇葩,看来确有些道理。嗯,他罗汉堂的神功,加上我藏经阁的几门秘技,说不定能在少林寺外造就一位不世出的少林高手,那可就妙了。”
武学高手的造就,苦练固然重要,资质及悟性尤其是关键,而且天才可遇不可求,是以武林前辈遇见了资质奇佳的后生便如见至宝,恨不得马上能收归门下好好调教,其殷切之情实不亚于后辈求访名师。
正谈间,天慈法师忽道:“有人来了,老衲要先走一步。”说着便拿起桌上的掮袋,一提身已到了屋外。芫儿跟了出来,咦了一声,坐在墙角的朱泛已不知去向。天慈道声:“我在灵谷寺等你。”就沿小路向北走去,这时南边桃叶渡方向有两个文士正缓缓走过来。
郑芫迎上前去,向左边一位招呼道:“郑公子,多日不见。”那人正是郑洽。只见他穿着一袭绦色的长衫,头上戴一顶便帽,见郑芫迎来,便介绍身边的文士道:“郑芫快来见过,这是咱翰林院新来的方先生。”
郑芫看那文士时,见他年约四十,长的一张长方脸,眉毛及颔下须色极黑,双目炯炯有神,面色有些严肃。郑芫不敢造次,恭身行了一礼道:“芫儿见过方先生。”那方先生道:“不要多礼,正要随郑老弟到贵馆用饭。”
郑洽正色道:“这位方先生名满天下,芫儿,你可知他是谁?”芫儿又看了那人一眼,低声道:“莫非是人称‘正学先生’的方孝孺先生?”那方先生大为吃惊,想不到秦淮河畔酒肆中的一位姑娘,居然识得自己的名字,不禁奇道:“小姑娘如何识得敝人?”芫儿恭声道:“素听我师父说,方先生文章学问天下无双,方才见郑进士问得极是郑重,想必是正学先生到了。”
方孝孺见芫儿聪明如此,不禁拉着郑洽的衣袖,叹道:“郑老弟,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古人诚不我欺也。”郑洽点首称善,忍不住对方孝孺透露:“芫儿的师父是个文武全才的奇人。”方孝孺问道:“敢问芫儿的师父大名?”芫儿恭声道:“家师上洁下庵,原来驻锡锺山灵谷寺,眼下在泉州开元寺住持。”方孝孺哦了一声,道:“原来是他,久闻大名,可惜他去了泉州,缘悭一面。”
这时他们已走到“郑家好酒”门前,郑娘子在门口相迎,万福为礼道:“郑公子及贵客光临,快请进来。”郑洽见了同乡郑娘子很是高兴,便介绍道:“大娘,你这小店今日可光采了,我请来的这位贵客方先生名满天下,也是咱们浙江同乡哩,前两日才奉诏从蜀王府来到京师翰林院指导,整个翰林院济济多士,都为之欢欣鼓舞……”
方孝孺拱手谦道:“郑老弟多所谬赞。”他见那店面十分狭小,郑洽竟对一个小酒店的厨娘大谈朝廷任命自己的事,不禁有些不以为然,但他只谦和地微微一笑,目不斜视地随郑洽走到屋中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