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第24/28页)
李益进了屋子。坐着的卢闰英连忙站了起来,李益向母亲屈膝请了安道:“娘,孩儿刚起来换过衣服准备给您请安来的,那知宫里就来了人,匆匆跟他进宫去了。”
李老夫人笑道:“你公事忙,在大婚的第二天都不得空闲,不必拘那些俗套了,你媳妇倒是一早就来了,是我拦住她,不让人去吵你的,我知道这些日子来,你日夜烦忙,没好好地歇过,也实在够累的。”
李益笑道:“儿子倒还不觉得累。”
“应该是如此,你年纪还轻,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能够好好地发挥利用,多做些事才是正理,假如你整天闲着没事干,那才使我担心呢,我不像别的自私的母亲,最好把儿子一辈子抓在身边,男儿及壮须封侯,只要你有前程,那怕是离我千里万里,我也觉得比在我跟前晨昏定省的好。”
这个老妇人的思想的确开明,单凭她这一番教导儿子的话,就不是一般妇人所能说出来的。
因此李益与卢闰英都以尊敬孺慕的眼光看着她,李老夫人一笑道:“你这次进官,要是商讨什么军国大事,就不必说了,要是有什么好趣好玩的事,倒不妨说给我和媳妇听听,让我们也沾个光。”
李益忙道:“儿子就是特来向娘亲大人禀报一个好消息的,儿子蒙圣上宏恩,赏了一副三品尚书的冠带。”
这个消息一出口,首先欢呼出声的是雅萍,她实在忍不住了,李老夫人也一下子站了起来。
“君……君儿,这是真的?”
声音有点颤抖,抑制不了心底的激动,李益怕她受激太深,故意把语气装得平淡地道:
“礼部尚书刘大人休致告退,空出了一个缺,圣上的意思原是想简拔一位干练的老臣递补的,但是经东宫千岁殿下全力举荐,终于为孩儿争到手了。”
他招招手,门口的秋鸿立刻跑了过来,单腿跪下,把手中的盒子举得高高的。
雅萍乖巧地掀开了盒盖,李益笑笑以目示意道:“这就是御赐的三品袍冠,娘要不要看看!”
卢闰英已经得到了李益的示意,过去扶搀着她道:“娘,我扶您去看看。”
李老夫人道:“这怎么这么快呢?就算朝廷要封赏君儿,也不可能这么快呀?”
李益笑道:“娘,这不是儿子自己吹嘘,这一袭衣冠虽隆,儿子倒还受得起,两年前儿子在汾阳王府,设计翦除了权奸鱼朝恩,清理君侧,整饬了朝纲,稳定国本。去年又除了河西节度使史仲义,抚东西突厥,收吐蕃,没有用朝廷一兵一卒而使边境安宁,这些功劳就是封王拜爵也不为过,只因为儿子年纪太轻,为免招致物议,才先以一部尚书为酬……”
他说得高与,李老夫人已经沉下了脸道:“放肆!”
李益神色一肃,连忙跪了下来道:“是!是!敬候娘亲教训。”
李老夫人眼睛有点润湿,轻叹了一口气道:“君儿!你做的事也许是比别人多一点,但都是你应该做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你这个饱读了诗书的士人,你只是尽了本分而已,却不可居功。再说,功劳的大小,要朝廷来认可的,并不是你自己认为有多少就是多少的。”
李益垂首聆训,只有连连应是。
李老夫人又道:“朝廷对你如此寄重,你就应该更谦虚,更尽心地替朝廷效力才是,事情还没有做,你就这样狂妄起来,这个毛病如果不改,迟早都会遭罹炎祸的。”
李益心中一震,觉得母亲的话确实大有见地,自己方才的那些话,如果传到朝中,尤其是传到太子耳中,立刻就会对自己起了戒忌之心。
李老夫人看他连声地认错了,神色稍霁道:“起来吧,我只是提醒你一声不要太得意而忘形,以后要在修养上多做点功夫,六部尚书是佐辅皇帝,治理天下大事的左右手,但像你这样飞扬浮躁怎么行?好在你才接受圣命,还没有开始视事,现在注意一下还来得及。闰英,去把你的官人扶起来!”
卢闰英谢过后,才上前把李益扶了起来,李老夫人擦擦眼睛道:“总算是菩萨保佑,你们李家祖上的积德深,所以才把福荫全积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不可以忘,叫他们赶快摆设香案,我要焚香叩谢菩萨跟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