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15/24页)
健康与爱情是生命中最需要的两件东西,爱情使她享受生命,健康使她持续生命,而目前似乎这两者都不在她的把握中了。
李益自从那天上午一怒而去,一天一夜才回来,满脸喜色的带回了派任书,又喜冲冲地宣布了一切计划,更为了钱的问题得到解决而欣然!然后就匆匆离开她上任去了,没有对她发出一句怨言,一丝不满。
但是霍小玉却在心里发凉,她知道昔日的恋情,已经随着金钱的拮据而转薄了。
李益不是为了钱而爱她的,但是李益却把钱分得很清,那关乎他男性的尊严。
霍小玉知道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支动了那五万钱,关键不是钱,也是他的尊严。
鲍十一娘与浣纱擅作主张,无知地浪费,主要的是一个观念没澄清,他们都以为用的不是李益的钱。
霍小玉不知化了多少苦心,甚至于不惜与鲍十一娘断交,才挽回了李益的误会,却又在一件事情上毁了。
李益已经说过这笔钱不能动,她动了。
那使李益认为她动这笔钱,是因为钱是她的。
伤害了一个男人的尊严,怎么能继续他的爱情呢?
霍小玉被困在这个茧里,无法突破出来,使她的病更深了。
李益在二十天后,回到了长安,此行倒是大有收获,带了三十万钱回来,二十万是宪官在公款上拨支的月例,另外十万则是前任交替时的润贴,那当然是私底下授受的,总还有一些要李益帮忙的地方。
有了这三十万钱,李益的回里是很风光的,而且也在长安酬酢了几天,因为他在秋选前遽然发布了职务,更还是个非常优厚的好缺,使得那些势利的亲族们觉得李益毕竟还是有办法的,当然大家也知道他跟郭秦二府交好,而汾阳郭家与翼公府奏家正是炙手可热,巴结逢迎的也不少,听说李益请假返里省亲,他们自然也明白李益先到任上的原因,总免不了有所表示。
几天下来,居然又收到了二十多万的程仪,使得李益更风光了,回家去,不能不带李升,于是又把秋鸿留了下来,也留下了十万钱给小玉。
鞭丝帽影,趁着秋风,一骑而返,李益因为有了职品,冠带而行。有时住店,有时住官驿,别人的称呼也都由李公子一改为李大人或李大老爷。这不仅是穿着与称呼上的改变,而且是一种微妙的意识上的改变,冠带之后,他有了地位,有了身份,有了高人一等的感觉,这跟他来到长安时是不一样的。
那时他还是一个士子,虽然已有了功名,但还没有授实职,当不得事的,两榜进士及第,大小总有个官做,可是在没有授职前,仍然没有人把他当作个官。
这个感觉是他回到长安后才有。首先是那些朋友,对他的称呼变了,以前亲亲热热地叫他十郎的人,现在也改口称他的表字──君虞了。那使彼此有了距离,但是一种客气而含有敬意的距离。
其次是亲友家中的下人,以前都是称他为表少爷或侄少爷,现在却已称呼他为大人;就连李升对他的称呼也由少爷改为大人了。
主簿是六品,比一个榜下老虎知县略高,但是在一个新进士而言,已是难得的异遇了。
因为最难跳的就是这一级,有的人终身都停在七品上,只要跳过这一级,五品四品,甚至于三品的京员都可以-蹴而成。而李益的际遇不同,使他又造成一种微妙的地位,许多品衔比他高的官员,都不敢在他面前摆架子,李益也未改旧称,仍然以世伯世叔称之。
京中没小官,他在大官前没有觉得自己低,出了长安,感受就不同,有几位驿丞是他的同年同榜年纪比他大,急于求职,在去岁就放任出来了,现在却不敢以年兄称呼他,因为品衔比他低,不是七品就是八品,都称他为大人,而自称卑职。
这使李益有一种晕陶陶的感觉。
李老夫人也没想到儿子会带来这么多钱,追问到来源,李益却有点犹豫了,他知道其中的一部份是黄衫客的江湖朋友送的,这是不能告诉母亲的。
所以他只好把任上预支的数目多报了一倍,再把其他归之于沿途士绅求诗字的酬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