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19/36页)

“她母亲也是跟着陪嫁过来的?”

“是的,我外公家的家世很好,知道我父亲是个寒士,所以遣嫁时,带过来的人很多,陈妈也是早寡,我娘小时候是她带大的,所以我娘出嫁时,外公特地把她夫家接了过来,帮我娘管家。我四岁丧父,娘就把陪嫁的两个大丫头先后都遣嫁了,春花因为还小,就留了下来,陪着我玩玩。”

“就这么玩出感情来了?”

“我七八岁时,她已经十五六,虽然她已情窦初开,我却懵然不知,谈不到什么感情。”

“那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十岁的时候,我母亲持家勤俭,虽然家里的田租收入足可敷日。但是仍然勤务纺织,每年春天,就开始养蚕,我家有一片桑园,就在宅屋后面,小时候我就喜欢在桑园里玩,由春花陪伴着,启蒙读书后,每天一大早,我总是带了书在桑园中读一个时辰,再回家吃早点上学。这段时间内,春花也总是跟着她母亲在园中采桑,以供一日之需,后来我家的人少了,春花也大了,采桑的事就归她一个人,陈妈就在家里帮忙料理家务!”

霍小玉道:“我知道了。你们因为独处而产生了感情,是吧?”

李益道:“正是这样,不过这段感情也结束得早,第二年她被娘遣嫁远方,一切都算过去了。”

李益笑了笑接道:“我和鲍十一娘也是一样,我对情感一向都能把持得住,收放自如。”

霍小玉叹道:“十郎,你忍心说这种话?”

李益苦笑道:“这是老实话,既不能娶,也不能叫她丢下丈夫儿子跟我私奔,如果我为她如痴如狂,把全部的感情都寄在她身上,岂不是自误误人?再说女人究竟不是古董,我拿了一文钱买来的瓦壶,高置架上,可以向人吹嘘是殷周古墟的出品,价值连城,鲍十一娘在长安的相知太多,我就是说破了嘴,也没人相信她是正正经经的女人。”

霍小玉道:“话虽如此,但你总不要挂在嘴上呀,别人说她如何还情有可原,她对你到底是一片真情,而你也确喜欢过她一阵子的。”

李益道:“不错!可是她的心里却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好像始终认为我是个靠不住的男人。”

霍小玉笑了起来:“那可怪不得她,是你太绝情了,说断就断,萧郎转眼成路人,怎么不叫她寒心呢?”

李益一叹道:“在未认识她前曾将你介绍我,我对她的确是一片真心,还要求她收了馆跟我在一起,她拒绝了。”

“她当然要拒绝,你负担不了她的开销;而且你们也不可能长久的,最多相处个几年,等她人老珠黄时,家回不了,跟着你又不行,真叫她做下人,她吃不了苦,明知是不了之局,何必又等到将来追悔呢?”

“是啊!我就是想到了这一层,发过一阵傻,变成理智了,完全符合她所愿,她又怨我薄情,这位姑奶奶实在叫人难侍候。”

霍小玉幽幽一叹道:“岂止是她,所有的女人全是一样。在感情上,都是不讲理,很多做母亲的连儿子跟媳妇太亲密都会感到不愉快,在道理上说起来可笑,但在情理上却是可以原谅的。鲍姨自己对我说过,她明知道你们分手是应该的。但是见到你说断就断,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但是你应该谅解她的。”

李益笑道:“我见得多了,乐坊里的娼家都有这个毛病,自己可以有几个恩客,但是一个男人有了两个相知,就会被群起而攻之,目为薄幸无情,所以对她这种心理,我也就不放在心上了;世上要找一个不会吃醋的女人,大概祗有你了。”

霍小玉笑一笑道:“我也不是不会吃醋而是环境把我磨的,小时候恃宠跟姊姊们争取父亲的欢心,招来了那么多的嫉恨,使我深深地觉悟到这种行为的可笑,而且从娘的教训中,我体会到另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争取爱的方式。一个人只要肯把爱与人分享,不但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得到更多,我有九个姨娘,她们有的才华比娘高,有的容貌比娘美,但是父亲最爱的还是娘,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娘与人无争。后来我发现做人处世也是一样,如果你在甲前赞美乙,而乙却在甲面前诋毁你,久而久之,美丑自见,甲祗会亲近你而疏远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