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埃莉斯·德·拉·塞尔的日记(第16/63页)
他咯咯地笑了起来。“如果他在这儿,他也会告诉你,你的犹豫差点要了你的命。短剑可不是用来吓唬人的。一旦拔了剑,就好好用它,别光是举着它挥来挥去。”他垂下头,思忖着喝了一大口酒,然后把酒瓶递给我。“杀人的理由有很多:职责、荣誉、复仇。所有这些理由都会让你犹豫和思索。在杀人之后,你又会产生罪恶感。但在自卫和保护他人的时候,在以保护的名义杀人的时候,你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些。”
到了第二天,我和海伦在多佛的海滩上向拜伦·杰克逊道别。他说为了让货物通过海关,他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因此海伦和我只能先下船了。他接受了我给他的船费,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然后我们转身离去。
我们沿路离开海滩的时候,我转过头,看到他正目送着我们离开。我挥了挥手,高兴地看到他也挥手回应。接着他转过身,消失不见,而我们沿着石阶,向着崖顶的多佛灯塔走去。
尽管我听说乘马车前往伦敦的旅途相当危险——这都是那些拦路强盗的“功劳”——但我们此行却没有遭遇任何意外。到达伦敦以后,我发现这儿跟巴黎很像:厚重的黑色雾气悬浮在屋顶上,而泰晤士河里挤满了来往的船只。空气里同样弥漫着刺鼻的烟味、排泄物的臭味和马的毛皮打湿后的气味。
我和海伦坐进一辆出租马车,而我用标准的英语对车夫说:“抱歉,先生,能请您送我和我的同伴到梅费尔区的卡罗尔家吗?”
“你在说啥?”他透过用铰链打开的通话口看着我们。我没再重复那句话,而是递给了他一张纸。等马车开始行驶以后,海伦和我拉上窗帘,轮流按住通话口,开始换衣服。我从挎包深处取出皱巴巴的裙子,立刻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叠好。而海伦脱掉了那套农家女的衣裙,换上了我的马裤,衬衣和背心——虽然考虑到我在过去三天的旅途中沾上的尘土,她的外表并没有多少改观,但也只能这样了。
最后,马车停在了梅费尔区的卡罗尔家门口,车夫打开车门,吃惊地看到两个衣着截然不同的女孩出现在他眼前。他提议帮我们敲门通报,但我给了他一枚金币,示意他可以走了。
接着,我和我的新侍女站在门口的两条柱廊之间,深吸一口气,听着门后传来的脚步声。有个身穿燕尾服的圆脸男人打开了门,他的身上带着微弱的银器擦亮剂的气味。
我做了自我介绍,而他点点头,似乎认出了我的名字,然后领着我们穿过宽敞的会客厅,走上一条铺着地毯的走廊。我们最后来到了似乎是就餐室的房间门口,他要我们等在外面。礼貌的交谈声和刀叉碰撞餐碟的轻响从房间里传来。
透过半开的门,我听到那个圆脸男人说:“夫人,您有客人。有位来自凡尔赛的德·拉·塞尔小姐来见您了。”
整个房间沉默下来。在走廊里,我看到了海伦的眼神,不由得思索自己的表情是否也同样忧虑。
接着那位管家走出门来,朝我们招了招手。“请进。”我们走进就餐室,看到了那些正在餐桌边享用美餐的人们:其中有卡罗尔夫妇,他们正瞠目结舌地看着我;有梅·卡罗尔,她故作高兴地拍起了手,欢呼道:“噢,是小臭虫啊!”考虑到我现在的心情,我真想走上前给她一耳光;还有韦瑟罗尔先生,他站起身来,脸色通红,朝我大声咆哮:“活见鬼,你来这儿究竟想干什么?”
1788年2月11日
我的保护人给了我几天的时间来适应这里,并预定今早和我见面。在那之前,我向梅·卡罗尔借了衣服,而她特意跑来向我说明,她借给我的那些衣服既“旧”又“过时”,跟她眼下会穿的衣服截然不同——不过对你来说,这样就够了,小臭虫。
“如果你再这么叫我一次,我就杀了你。”我说。
“你说什么?”她说。
“噢,没什么。谢谢你的裙子。”我没在说笑。幸好我继承了母亲对时尚的厌恶,所以尽管她想用式样过时的裙子来惹恼我,我却一点也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