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白萨满(第4/8页)

慧园告辞离开,柯罗威教士也回到了工地现场,继续指挥施工。剩下的工人不多了,他们惶恐不安,唯恐遭到佛祖的惩罚和楞色寺的报复。教士好说歹说,才说服他们多干一天,次日再结工钱。

次日清晨,朝阳初升。那些工人从工棚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眼睛,看到在动物园的四周沙地上多了密密麻麻的梅花形脚印。每一个赤峰人对这些脚印都非常熟悉,它们是属于草原狼的印记,不知来了多少只。

奇怪的是,这些脚印围着动物园转了一圈,却没有一个爪痕靠近围墙。那样子就好像昨晚有几十只狼围着动物园虔诚地转了许多圈,好似牧民绕着敖包转圈。工人们很快又发现,那一条从英金河通过来的水渠边上,趴着一头死去多时的黄羊。黄羊的喉咙被粗暴地撕扯开一个洞,干涸的洞口正对着渠底。可以想象,它刚死的时候,热气腾腾的鲜血汩汩地从身体里流出,灌入水渠,混杂着冰凉的河水淌进动物园内的水池里。

面对这奇异的一幕,工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草原上流传很广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草原上的动物们不需要自己觅食,长生天会将食物分配下去。有一天,祖狼因为贪睡而迟到了。长生天对祖狼说:“这里的食物已经分光了,从此以后你只能靠自己的利爪和牙去捕猎。我允许你在一千头动物里捕食一头。”祖狼走得太过匆忙,听错了长生天的话语,以为是一千头动物里只剩一头。从此以后,草原上的狼群变得十分贪婪残暴,即使吃饱了,还是会继续杀戮。

可无论多凶残的狼,都会留下最后一头猎物不吃,把它放在祖狼留下过足印的地方。它们相信魂魄存在于鲜血之中,所以这头猎物的血会被放掉,用来祭祀长生天,证明狼群并未违背神的意志。这种地方,被称作“赤那敖包”。

稍有经验的牧民或行商都知道,如果在草原上看到被放了血却没被吃掉的鹿、羊、马、牛乃至人的尸体,周围还遍布梅花足印,要尽快朝相反方向离开。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了祖狼留下足印之地,稍有耽搁,就可能遭到狼群的报复。

那些工人万万没想到,在赤峰城边上的动物园周围,居然也出现了赤那敖包。草原狼很少靠近人丁稠密的地方,如今它们却在赤峰州现身——难道说这里也曾经留有祖狼的足印吗?一想到这个可能,工人们都惊慌起来,想要离开。

这时另外一则流言开始在工人之间传开:之前在这里干了一个多月,也不曾有什么异状。楞色寺提出要接走那头白象和狮子,狼群便立刻出现了。可见菩萨们派遣那两头灵兽下凡,正是为了在沙地镇护赤峰。它们一离开,恐怕会有狼灾暴发。

赤那敖包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赤峰州,居民们带着敬畏窃窃私语,舆论完全倒向教士一边。大家都觉得,那些动物留在它们该在的地方就好,楞色寺在这时候伸手实在太不应该。

楞色寺那边派了几个喇嘛来查看,他们在沙地看了几圈,脸色阴沉地离开。有人问起,老喇嘛说这是教士自己装神弄鬼,但再也没提过讨要灵兽的事。

柯罗威教士对昨晚的异状也莫名其妙,他很早就回客找了,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隐隐之间,他觉得这件事大概和马王庙的馋和尚们有关系,可又没什么确证。杜知州把他叫过去问了一番,也没问出个所以然。

总之,这起风波似乎就这么平息了。

教士离开衙门的时候,迎面正看到胖方丈和慧园走过来。师徒二人呼噜呼噜地啃着肉串,胖嘟嘟的肉脸颤动着,有肥腻的油从嘴角流淌下来。他们对教士微笑着点点头,嘴里咀嚼声不停,一路扬长而去。

经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波折,动物园重启施工。这次再没出现什么意外,工人们认真埋头工作,原来逃走的工人也都悄悄跑回来,乞求宽恕。周围的小偷小摸现象彻底绝迹,没人敢在赤那敖包附近造次。

最后一阵炎热的夏风和第一阵凉爽的秋风先后吹过无边的草原。那些绿油油的草尖中央出现一抹淡淡的黄纹,起初肉眼几乎无法分辨,随着秋风一日紧似一日,黄纹向四周的叶面迅速沁染,就像是一滴黄漆落入盛绿水的桶里,展开一圈圈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