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白萨满(第5/8页)
从绿黄至金黄,从金黄至深黄,从深黄至枯黄,死去的时间一层层叠在草叶上。当整个草原的黄色终于演变至无可挽回的衰颓时,动物园竣工了。
建成当天,柯罗威教士破例允许在门口放了一串鞭炮,用这种很中国的方式宣告落成。
动物园的一切都如同教士在马厩里设计的那样。入口是一个漂亮的中国式砖砌拱门,上头悬挂着一个木制的月桂花冠,以及一颗灰白色的孤星——孤星的来历很有意思,柯罗威教士在攀登红山时无意中捡到一块扁扁的怪石,形状是个不规则的五角星。教士认为这也是启示的一部分,就委托石匠把它雕成一颗孤星,高悬在门口,指引着来自东方的贤者们。
进入大门之后,迎面是一个用松木和青砖砌成的平檐大屋,被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面一半是个简易的布道堂,目前只挂了个十字架在门口,里面可以容纳大约二十人;后面一半则是教士的休息室与仓库。
在大屋后头,是一个挖得很深的圆形水池,水池的半径有四米,四周用白色鹅卵石围边。水池的正中央是一座残缺不全的告喜天使雕像,它原本属于圣心会,在叛乱中被人推倒,附近的居民把它抬回去垒成围墙。当动物园快落成时,它又被捐献出来,重新打磨后竖在了水池里。虽然教士是新教徒,可他觉得这点儿变化无伤大雅。
一条蜿蜒的水渠从英金河引过来,渠内水流潺潺,不停地充实着水池,然后从另外一处巧妙排掉。几十簇移植来的沙棘、松树和围栏巧妙地掩饰了水渠的走向。水渠与游览道路相接的地方,又建了几座散发着清香的松木桥,让园内的景致更显活泼。
以这个水池为中心,五条石子路向四周辐射出去,分别通向象舍、狮山、狒狒山、虎纹马栏和蛇馆。每一处馆舍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让动物们感觉最舒服。它们的屋子都特别厚,提前预留了暖炉的位置,以应付塞外严苛的冬天。
随着动物园的落成,动物们陆陆续续进驻进来。它们早已不耐烦待在狭窄的马厩,现在搬进新家,个个都显得很兴奋。尤其是万福,她居住的象舍是整个动物园最大的房子,是平常屋子的两倍高、三倍宽,里面铺着厚厚的稻草,满是草香。在象舍的外面还有一个宽敞的院子,从中央水池里单独引了一道水进来,方便万福冲洗身体。
万福从来没住过这么豪华的地方,她像个天真的小姑娘一样,晃着尾巴前后转了好几圈,还用鼻子吸饱了水,喷向临近的狮山,让虎贲不停地抖动鬃毛,水珠四溅。
橄榄狒狒们唧唧地在假山上跳来跳去,这里面有几棵枯萎的胡杨树交错搭在一起,高度恰到好处,可以让它们玩个痛快,但刚好够不着围栏的上缘。至于那条粗大的蟒蛇,它居住在一间封闭的阴暗矮屋里,中间被镶嵌着透明玻璃的墙壁拦住。它很满意这个环境,直接游到一截半腐烂的树干后面,盘成一圈,吐了吐信子,继续沉沉睡去。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头叫如意的虎纹马还没找回来,因此畜栏里暂时只搁了吉祥在那,让整个畜栏略显空旷。
当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以后,柯罗威教士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一个他居然一直忽略的重要问题。
动物园还没有起名字。
这是一种重要的活化仪式,一个事物固然可以独立存在,但如果它想与世间万物建立联系,那么势必要赋予它一个名字。上帝创造万物之后,让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为其命名。同样,这个草原上的动物园,需要由它的创造者起一个名字。
教士最初想以自己的母亲“玛格丽特”来命名。她是一个虔诚的信徒,曾在无数个夜里把小柯罗威抱在膝盖上,给他讲《圣经》的故事。不过仔细斟酌之后,教士决定把这个动物园命名为“诺亚”。在这一片如海洋般浩瀚宽广的草原上,诺亚动物园将成为拯救之光,这岂不是最恰如其分的名字吗?
名字一经赋予,万物的联系即成。
诺亚动物园落成的当天,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客人。
客人的名字叫作萨仁乌云。她特意从喀喇沁王府赶来赤峰州祝贺,这次什么随从也没带,孤身一人骑一匹枣红色的高头骏马,在正午时分抵达了动物园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