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喜甲鱼的果真“王八” 副省长考察为提携(第13/15页)
另外,年产煤量在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七家;年产煤量在3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3家;其他年产煤量在30万吨以下的煤窑和企业,大大小小,有七八十家。这些企业里面,只能选择规模较大、在利税和公益事业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的四五家企业,列为参观点。
此外,还有专以煤炭运输和销售为主的企业,达数十家之多。其中,尤以华源煤炭经销公司的规模最大。光凭它一年的产值,就可以跻身蓟原的前十强企业。显然,黄小娜的华源煤炭经销公司是绕不过去的,必须列为参观的一个点。
敲定石副省长待参观企业的名单之后,为了保险起见,李明桥给手底下的副县长分了工,每名副县长负责一家企业。李明桥的要求很简单,副省长要去的几个点,不管是矿山还是近郊的企业,都要体现出煤炭大县的特点,用蓟原的方言说,就是:看要有看头,说要有说头。他吩咐这些企业的老总,汇报材料准备扎实点,别到时唧唧歪歪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本以为万事俱备,单待石副省长的大驾光临蓟原,结果这天下午,李明桥刚进办公室,副县长谢慕华就歪鼻子歪脸地闯了进来。
谢慕华是政府班子里面唯一的女性成员,40来岁,中等个头。
她一进来就气哼哼地说:“这个刘东福,给脖子上脸,真不是个东西!”
李明桥一愣。
刘东福是蓟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总经理,同时兼着县政协副主席。蓟原酒业也是石副省长这次要参观的点之一。这个刘东福,50岁出头,头发谢顶,只有后脑勺上硕果仅存的几缕头发,所以背地里有人给起了个外号:刘几根。蓟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县属国有企业,归口县商业局管。但企业自有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经理刘东福又有一顶县政协副主席的头衔,商业局却不大管得了。
蓟原老白干是百年老字号,但蓟原酒业的发展壮大,却是近二三十年来的事情。从最初的作坊经营,到现在的产销一条龙企业,年利税上千万,可以说,这里面不无刘东福的功劳。刘东福在蓟原酒业工作30多年,光大大小小的勋章不知挣了多少,全国劳模、省级先进、市级先进,县级的表彰就更不用说了。在甯江省,蓟原老白干和蓟原煤炭一样赫赫有名,老百姓怎么说的,“北有煤炭,南有蓟原老白干”——说的就是蓟原县的两大产业,当然,跟煤炭产业比起来,蓟原酒业的产值就小得可怜了。
刘东福自恃功高,平时就有些牛皮烘烘的,加上蓟原酒业要改为私企——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所致,上面的文件要求,非资源型国有企业,一律要与政府机构或者政府相关部门脱钩,在同等条件下,购买对象优先法人。也就是说,刘东福作为蓟原酒业的法人代表,是理所当然的第一购买对象,蓟原酒业一旦变成刘东福的私人企业,刘东福的尾巴还不翘上天了?
谢慕华说:“我去蓟原酒业蹲点,刘东福爱理不理的,还尽说风凉话,说什么领导视察,影响酒厂的生产不说,还劳民伤财,还说,还说,谢绝参观……你说气人不气人?”
不用闭眼睛,李明桥都能够想象出谢慕华所受的冷遇。刘东福平时就对县上领导不怎么感冒,加上谢慕华又是女同志,不起摩擦才怪。刘东福有一点说对了,上级领导下来视察,原本就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但这些事情,从古至今就是这样,不是一时一地、一两个人能够改变得了的。
但刘东福对石副省长来酒厂参观一事不配合,却令李明桥大为恼火:怎么着,蓟原县政府还管不了下属企业的一位老总?
应该说,李明桥对这个刘东福早有成见。刘东福这个人,怎么说呢,抓管理抓生产,很有一套,就是有一个毛病,特抠门。怎么个抠法?县财政有时候困难了,向企业拆借点资金应急,一般情况下,这些钱县政府就不还了,借钱的企业也不当回事,权当捐给县政府了。但刘东福不。凡是县上借去的钱款,一分一厘都记着,每年缴纳税金的时候,都要用这些借款冲减一部分。县上向企业借钱,借得多了去了,有的还是半官方半私营企业,这些企业都表现得很是慷慨大方,唯独蓟原酒业抠抠索索。蓟原酒业本就是县属国有企业,给县财政借点钱怎么啦,肉烂了还不都在锅里?但刘东福却不这么想。更气人的是,大凡遇上公益事业捐款,其他厂矿企业都比较积极,刘东福硬是一毛不拔,说是企业要扩张经营啦、要进行产业改造啦、要上新的生产线啦,不但不掏腰包,反过来,还伸手向县上要资金,要求注资,扩大酒厂的生产规模——不管谁来蓟原当县长,对刘东福这样的企业老总,不一肚子气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