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柔情 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第5/5页)

先动手的是拓跋弘,目标是冯太后的男宠李奕。史载冯太后好色,前后有许多男宠。五胡乱华的年代,胡人的男女关系本来就很开放,更何况冯太后有条件,有需要,她才不过二十多岁呢,正常生理需求而已。冯太后这一生,父母早亡,兄妹离散,儿子不是亲生的,唯一能够让她觉得牢靠的感情是和先帝拓跋濬之间的男女感情,拓跋濬已经死了,她的感情仍然需要寄托的。所以她的需求,也是奔着男女感情而去的,而且她挑的,也基本上都是那种很能干很有男子气质的朝中重臣。

拓跋弘本来就觉得母后专权碍了自己手脚,更觉得冯太后对他的态度越来越挑剔是受了男宠挑拨,恰巧李奕的弟弟魏国南部尚书李敷在相州刺史任上时受纳贿赂,为人所告。拓跋弘趁机穷究此事,以法连坐,诛杀了李奕李敷兄弟两家。

李奕是冯太后的第一个情夫,感情很深,李奕被杀,冯太后内心的怒火不可压抑,立刻展开报复,拓跋弘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被太后阻碍了。拓跋弘心烦意乱,转而向宗教寻求逃避。为了制止冯太后的执政,拓跋弘忽然宣布自己要将帝位让给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冯太后干政,借口无非是拓跋弘年纪尚小,以母亲身份干政,若是年富力强的拓跋子推继位,身为嫂嫂的冯太后恐怕不能再有理由干政了吧。

冯太后不动声色,接受拓跋弘的辞职,以只有“父传子”的规矩,把候选人改成拓跋弘的儿子拓跋宏。冯太后的候选人得到了比拓跋弘支持的候选人更多的选票,毕竟“父传子”比“侄传叔”更有理由,而冯太后在朝中上下的支持者也比拓跋弘多。

就这样,年仅十八岁的拓跋弘成了太上皇,而年仅五岁的拓跋宏则成了新皇帝,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孝文帝,而冯太后也升格为太皇太后。

冯太后吸取拓跋弘不听话的教训,自小拓跋宏出生开始,她就亲自抚养教育,拓跋宏果然不负所望,又听话又能干,让她极为称心满意。

太上皇拓跋弘没想到,原本以退位作为对冯太后的反击,反而却帮助了冯太后,自然是很不甘心。他以太上皇的身份,和冯太后展开争夺对小皇帝和朝政的控制权。不仅要求朝廷上重要的国务处理都要向他奏闻,他还屡屡颁布诏书行使大权,甚至亲自率兵北征南讨,举行大阅兵等。平心而论,拓跋弘才能处事都不错,如果没有冯太后的话,也许他也能够成为像拓跋濬一样的好皇帝,做出一番政绩来,只可惜,他遇上的是比他更强的冯太后,他的名声,又被更出色的儿子拓跋宏所掩盖了。

母子俩的矛盾非但没有随着拓跋弘退位而减少,反而越演越烈,终于冯太后不能再忍,派人给拓跋弘送去一壶鸩酒,将拓跋弘毒死在平城永安殿,彻底断绝后患。天子之家无亲情,更何况只是名分母子,拓跋弘死时年仅二十三岁,这一年冯太后三十五岁,正是政治上成熟的年纪。

从此之后,冯太后诸事顺遂,再也无人敢逆她之意。她掌握着孝顺的孙子拓跋宏,倚仗男宠王睿、李冲的辅佐,以及其他文武大臣的襄助,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史称“太和改制”,即我们今天所称的“孝文帝改革”。冯太后的一系列改革,对于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过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冯太后颁布的“均田令”,标志着北魏统治者开始转向接受汉族的封建统治方式,这一制度历经北齐、北周,到隋唐约三百年,不仅使北魏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而且奠定了后来隋唐两朝的经济基础。

此外,为了使鲜卑族逐渐适应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冯太后大兴教育,尊崇儒法,禁断卜筮、谶纬之学,从而开始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这一点,又为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打下了基础,清除了障碍。

冯太后的执政,彻底改变了北魏鲜卑族的遗风,使其区别于五胡乱华中的其他胡族山大王式的打砸抢杀,成为一个符合中原标准传递的王朝。她所实行的政策,经历北周、隋、唐,影响了整个中国数百年。

冯太后的命运车轮,以快速旋转的过山车作为开始,到后来的赴汤蹈火惊险万状血溅三尺,到最后驰入平稳,最终以一种万众鼓舞的姿态驰入终点站,被披红挂彩地送进历史的博物馆,摆放在展厅的重要位置。而与她同时代的同伴们,则大部分进了历史的废铁站,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