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府衙内陷入迷局(第7/8页)

三个时辰,青衣奇盗到底要怎么做呢?夏乾摇了摇头,不对,现在不是关心青衣奇盗的时候,而是自己应该怎么办!

如果火被扑灭,也许就会有守卫回到庸城府;西街追捕不利,也许也会有人回到庸城府;易厢泉醒来,事情败露,还会有人回到庸城府。总之,若青衣奇盗执意偷窃,就会知道夜长梦多,必须在有人回来或者发现之前速速行动。

夏乾心慌了,一刻也不能耽误!现在庸城府就如同个空城,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可是自己能做什么?叫人来不及,而且人马各有任务,根本调动不了多少。况且人多容易打草惊蛇。难道坐以待毙?现在,自己是全城唯一有时间、有能力阻止青衣奇盗的人。但是自己脑子没有那么好使,而且手无寸铁,如何对付身手非凡的江洋大盗?

实在不行……去看看也好。

他起身,打算去看看大盗长什么样,再回家睡觉。这才是夏乾的作风。

但他刚一抬眼,就看见了树下的木头箱子。

记得他下午来这里时,这个箱子就在。箱子做工精致,体积大,上面有古老的花纹。夏乾细看,箱子分外眼熟。

这是他家的箱子,就放在自家的书房里,存放常年积攒的欠条。

端起箱子,感觉不重,里面似乎放了分量挺轻的东西。借着月光,夏乾打开了箱子——

里面是他的柘木弓。

夏乾的父亲早年在洛阳拜了赫赫有名的邵先生为师,即易厢泉的师父。那时邵雍还年轻,夏乾的父亲更加年轻,不务正业,倒是对象数、算卦之类颇感兴趣,故而拜师。不久后就不再学习,反而开始从商,竟然创下万贯家业,成了江南有名的大户。

在这个尚文的年代,各路文人辈出,尤其是江浙一带,风流才子数不胜数。夏乾纵然受过良好教育,但他不想读书,不想经商。看店的时候说要读书,读书的时候嚷着要看店做生意,实则碌碌无为。

夏乾终日不求上进,不理家业。夏母时常抱怨,自己的儿子是个典型的败家子。从另一面来说,他虽然呆呆傻傻但是为人正直,好奇心旺盛也敢于冒险。若说技能,当数射箭为上乘。

夏家家大业大,夏乾用得起好的弓箭,请得起好的师父。孩子的唯一一点正经喜好,做父母的并不反对,乃至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天资聪颖,又感兴趣,久而久之,夏乾的箭术在江南一带也是小有名气。然而夏乾没有实战经验,随着西北战事愈演愈烈,夏乾也“蠢蠢欲动”,父母自然不肯让独子有这种念头,遂禁止他再携弓狩猎。

夏乾没有办法,只好在自家的院子里引弓射箭,白日去射柳叶或者杏花,或者让弓箭没入石墙。

纵然是这样足不出户,他的技艺仍越来越精湛。

此时,夏乾背着弓箭,悄悄地从庸城府衙远处的小巷子里绕回客栈。他观察过庸城府衙四周,只有这家风水客栈位置最好。

而整个客栈视野最好的房间,就是易厢泉住的房间。

他摸黑进了客栈,放眼望去,一个人也没有,周遭一片漆黑。那个矮个子的尖声小二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夏乾也不想惊动任何人,便轻手轻脚地踩着楼梯溜上了二楼,吱呀一声推开了房门。

房间还是和他上次来的时候一模一样。夏乾上前,把窗户打开了一条缝,窥探着外面。清幽的月光瞬间照进房间。

今日风大,而此时却减小了不少。且这房子的朝向正好背风,夏乾庆幸这天时地利,否则窗户一下被风吹开,事情就不好办了。

眼下已近初秋,这样寂静的夜晚令人感到丝丝凉意。夏乾有些惊慌。他小心翼翼地看着庸城府衙的整个院子,月华如水,庭下如积水空明,然而树影交错遮住月光,院子倒是黑暗,唯有树影轻轻晃动。

没有任何异常。偶尔有零零星星的灯火飘过,那是杨府尹的家丁而非守卫。

远望城里烟雾不断,灯火却在逐渐熄灭。夏乾知道,兴许是大人下了什么命令,如果再燃着灯火招来狸猫,怕是这大风之下,火势更加难以控制,干脆把街灯全部熄灭。所有人都认为青衣奇盗向西街逃跑了,全城点灯守夜也无甚用处。

看着全城一点点暗下来,如同被黑色侵蚀覆盖而不见天日一般,夏乾顿觉呼吸急促,双手微颤。他深吸一口气,只有不停观察四周,以此来减缓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