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13页)

丘吉尔望着她:“我相信您和他是亲戚,沃尔登夫人。”

“是的,”莉迪娅说,接着,不知是为什么,沃尔登觉得她的神态不大自在,“他是我姐姐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我的……表亲。”

“外甥。”沃尔登说。

“我不知道他如今已是海军上将,”莉迪娅补了一句,“一定是新近提拔的。”这时她又恢复了往常那种淡定自如的神态。沃尔登心想,她那一刹那的不自在一定是自己的错觉。亚历克斯能到伦敦来,他很高兴,他对那个小伙子青睐有加。莉迪娅说:“他尚且年轻,竟已如此位高权重。”

“他三十岁。”丘吉尔告诉莉迪娅。沃尔登不由得想到年仅四十的丘吉尔掌管整个英国皇家海军,也可谓是年轻有为。看丘吉尔的神情,仿佛在说:世界是属于我和奥尔洛夫这样才华卓越的年轻人的。

可你仍旧有求于我,沃尔登暗想。

“除此以外,”丘吉尔继续说道,“由于他父亲,也就是已故的亲王,与沙皇是亲戚,因此奥尔洛夫是沙皇的堂侄;更为重要的是,他是沙皇除拉斯普京[7]之外,既喜爱又信任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倘若俄国海军里只有一个人劝得动沙皇,让他愿意与我们统一战线,这个人必定是奥尔洛夫。”

沃尔登提出了自己脑海中盘旋已久的那个问题:“我在这其中的作用是?”

“我想让您代表英国参加这一系列谈判,我想让您不费吹灰之力就为我把俄国争取到手。”

沃尔登心想:但凡有夸大其词的机会,这家伙必定不肯错失。

“您想让我与亚历克斯谈判,结成英俄军事同盟?”

“没错。”

沃尔登立刻意识到,这一任务困难重重、颇为棘手,而同时又回报丰厚。他藏起内心的兴奋,竭力遏制住起身踱步的冲动。

丘吉尔又说:“您与沙皇相识;您熟悉俄国国情,又说得一口流利的俄语;您是奥尔洛夫的姨父;您曾在1906年出面干预比约克条约的批准,并得以说服沙皇与英国联合,而非德国。”丘吉尔顿了顿,“尽管如此,在选择参加谈判的英方代表时,您本来不是我们的首选。以威斯敏斯特的形势……”

“我知道,我知道,”沃尔登并不想讨论那个话题,“不过,有些因素让您改变了主意。”

“总而言之,沙皇过去十分器重您。现在看来,若说他对某位英国人还存有一些信任,那个人只能是您。而且,沙皇向他的表哥——乔治五世国王陛下发了一封电报,坚持要求奥尔洛夫与您磋商。”

沃尔登不禁想象,当激进派得知他们不得不让一位保守的老托利党人参与这样一桩密谋时,他们该是多么惊愕。“我猜你们当时一定非常震惊吧?”他说。

“完全没有。我们处理外交事务的政策与你们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且我始终认为,在为国王陛下的政府效劳时,我们绝不应该由于国家内部的政见分歧而不竭尽自身才能。”

换了招数,开始恭维人,沃尔登暗想,他们一定非常需要我的帮助。于是他提高嗓门说:“这一切要如何保密呢?”

“这次来访在外人看来将是一次社交访问。若您同意的话,今年的伦敦社交季时,奥尔洛夫将住在您府上,由您把他介绍给社交界。我记得您的千金应该在今年踏入社交界?”他看了莉迪娅一眼。

“没错。”她说。

“如此说来,你们会经常与客人会面。奥尔洛夫尚且未婚,这您也知道,以他的自身条件,显然十分具有吸引力,这样我们便可在国外造势,说他有意迎娶一位英国女子。说不定他真的会找到一位呢。”

“好主意。”沃尔登突然意识到自己满心欢喜。索尔兹伯里[8]和贝尔福[9]仍在保守党政府任职时,他算得上是一位半官方的外交官,不过近八年来他没有参与任何国际政治活动。如今他将有机会重登政坛,不由得回想起政治活动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之处:秘而不宣的谋划,赌徒般的谈判艺术,性格差异引发的冲突,慎之又慎的规劝、威逼乃至于以战事相威胁。他记起俄国人可不是好对付的谈判对象,他们往往反复无常、顽固不化、傲慢自大。

不过亚历克斯他还是可以驾驭的。沃尔登与莉迪娅结婚时,亚历克斯也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一个年仅十岁、身着水手服的小男孩儿。后来亚历克斯在牛津大学读了几年书,假期时曾到沃尔登府邸做客。那孩子的父亲已经过世,因此沃尔登花在他身上的时间比花在其他青春期少年身上的时间多得多,他也因此与一位思维敏捷的年轻人结下了友谊。对他而言,这可谓是一份令人欣喜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