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明的冲突文化信仰犯罪(第4/22页)
可能因为卡尼兹工作性质的原因,社区里的一些人开始诋毁她,说她有了外遇,这些话传到里亚兹耳朵里,令他变得更加暴躁易怒。事实上,谣言并不需要多么真实,也不需要真的有人做了什么,只要这样散布开来,就会给当事人造成极恶劣的影响。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即便没有任何证据,他们也会给当事人添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
最后,FBI的专家们得出结论,嫉妒心和控制欲望使得穆罕默德·里亚兹在面对一个失控的家庭时,选择了最为极端的做法,而酗酒和谣言正是引发这一切的导火索。他要毁灭这个家庭以恢复自己的名誉,至少里亚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犯罪心理分析】
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个顾家、“思想颇为开放”(巴里认为)的男人为什么会做出杀死全家人的疯狂举动。
首先,穆罕默德·里亚兹是一个没有太多文化的人。他出生于巴基斯坦的一个偏僻村庄,在那样的地方,即便受过当地最良好的教育也很难说明什么问题。就比如在我国的某些偏远地区,依旧会以村里出现了一个大学生而自豪不已;但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只有上的学校好与不好的区别,已经很少再有人会因为上不了大学而苦恼了。
穆罕默德·里亚兹所谓的“思想开放”也只是相对于巴基斯坦那个贫穷的村落而言的。到了英国之后,没有多少文化且不会说英语的他显然无法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以他自己的能力根本没办法养活一个七口之家。妻子无奈之下出去工作,却让他觉得自己非常没有面子。同时,妻子所参与的女权运动也是跟自己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的,卡尼兹的行为已经足够令里亚兹对其产生敌意了。
其次,FBI的专家认为穆罕默德·里亚兹内心极度自私,爱自己甚至超过爱自己的儿子。这种解读或许有失偏颇,如果他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就不太可能自杀,多半会在杀死家人之后逃回巴基斯坦。事实上,更有可能的是被自己寄托了全部希望的儿子得了癌症之后,那种希望破灭的困顿使得里亚兹在精神上陷入了绝境,这也能解释他为什么会开始酗酒。
作为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里亚兹需要对自己的命运做出一个宿命论上的解释。于是,他把一切归咎于对他们一家人信仰不虔诚的惩罚,而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背叛了信仰,所以,“醒悟”之后的里亚兹要毁掉这一切来得到宽恕。这或许在一般人看来有些难以理解,但在那些宗教信仰非常狂热的地方倒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也可以说,正因为穆罕默德·里亚兹错误地解读了自己的信仰,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最后,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幸福感并非来自于自己是否得到了幸福,而是来自于与自己同一生活圈的其他人的比较。虽然在英国的生活肯定比在巴基斯坦小村庄里好上很多倍,但穆罕默德·里亚兹反而觉得不如自己在村庄里的日子。毕竟那时候的里亚兹是村子里最出色的人,到了英国后却可以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穆罕默德·里亚兹骨子里确实是一个自私的人,极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他不去探寻自己之所以会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原因,而是把所有问题归罪于西方社会文化,这也是他在岳父去世后开始强烈抵制西方文化的原因之一。他忽略了自己的信仰中关于自省和勤劳的内容,反而偏重于信仰不虔诚之后的“惩罚”,于是,才引发了这场骇人听闻的人间悲剧。
乔治·雷诺德重婚案:对法律的挑战
世界上大多数合法的宗教在理念上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有引人向善的教义,这与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并行不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多数国家的宪法中都会有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原则。针对不同宗教的不同习俗,法律还会给予适当的保护,以避免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以及不同宗教的信仰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也有一些宗教信仰者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信仰高于一切,为一些不切实际的违法行为寻找理念上的支撑,从而产生了诸多宗教信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