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扭曲的灵魂变态心理犯罪(第7/16页)
不久之后,泰德·邦迪再次被捕。他本以为自己依旧可以逃脱制裁,甚至在庭审的时候一度凭借花言巧语打动了陪审团,但妮娜·尼瑞的指证及其中一名被害人身上的牙印让他无所遁逃。最终,泰德承认了自己犯下的28起强奸谋杀案,根据FBI的统计,他至少要为100起谋杀案负责。在宣判时,法官一共宣读了3项足以判处死刑的罪名。
1989年1月24日,作恶多端的泰德·邦迪在佛罗里达被执行死刑。
【犯罪心理分析】
诱使人类做出犯罪行为的原因有多种,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来自生活中的挫折。不少理论研究者都会产生这样一个共识:当人类因自己的行为受到阻碍而无法得到预期的奖励时,他们的言行就会变得激烈而粗暴。在这一点上,人类和动物一样,不仅会变得极具攻击性,甚至会做出同样的反应,比如说疯狂抓挠或者撕咬等。泰德·邦迪在旁人看来相貌英俊,生活富足,似乎应该是那种备受上天恩宠的人,但不幸的童年生活注定了他的成长过程会充满阴影。一个多年以来,始终将自己的亲生母亲误认为姐姐的孩子,显然无法得到多少真正来自于家庭的关怀。童年时代的泰德具有懦弱胆小的性格,也充分说明了他的心理是无比自卑的。
丑小鸭一旦发现自己原来是白天鹅,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从此以后自信心膨胀到一发不可收的地步,认为既然我是隐藏在鸭子群里的白天鹅,那么我也可能是隐藏在穷人中间的富二代,总有一天将会继承巨额的遗产,我能拥有一切,而我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最大的惊喜莫过于来自偶像的肯定和梦中情人的垂青。在泰德的心目中,斯蒂芬妮应该属于那种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类型,但突然在某天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憧憬的对象也喜欢着自己,那种感觉对于一个从小缺乏或者自己主观上拒绝了家庭温暖的人来说,无疑是弥足珍贵的,用心经营好一段感情对泰德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泰德是个聪明人,从他做事从来没有耐性却依然可以在所有的学业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可以看出来。当一个聪明人变得自信起来后就会无比的强大,就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但正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斯蒂芬妮开始厌倦他了,自己用心经营的一切瞬间成了泡影。
受到挫折的人会在一段时间内丧失理智,变得不可理喻。心理学家认为,这一阶段中,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通常会出现一个误区,那就是基本归因错误。出现这种错误的人通常会倾向于自我服务偏差,也就是说将一切好的、成功的事情归因于自身的人格特质,将一切不好的、失败的事情归因于客观环境和外部压力。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进而产生报复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动机。当然,这类人有时候也会通过某些行为来掩饰或者抚慰自己潜藏的自卑感。
泰德大致就属于这一类型,一方面他应当是对年轻女孩这一群体充满仇恨的,在谋杀案的被害人当中,绝大多数女性的年龄都在10~20岁之间,最小的甚至只有12岁;另一方面,心理扭曲的泰德也正是通过这种屠杀风华正茂的年轻女性的疯狂行为,来安抚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
加里·里奇韦:“绿河杀手”
在变态心理犯罪当中,有一类被称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所谓反社会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就是必须有持续侵犯他人的行为史,并且个体必须年满18岁,在15岁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某些行为障碍的特征。据统计,估计美国大约有3%的男性和1%的女性属于这一个类人群,而且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经常会出现在较低收入的社会群体当中。造成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原因也多基于此,长期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和行为榜样的单亲家庭中,此类人格形成的概率最高。一般说来,反社会人格障碍者通常会表现出对生命和权威的冷漠与蔑视,并且常常伴随着早熟现象和性侵犯行为。
虽然此类人群的总量远远低于其他犯罪类型,但是他们一旦犯案,无一不是特大案件,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也远超一般犯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