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冰案(第5/14页)

这两片白色的塑料膜,就是太宁栓的包装纸。

彭七月第二次拨通了小董的手机,劈头就问:“你父亲有没有痔疮?”

“有啊!”小董脱口而出,“不光他有,我也有,你没听说过‘十男九痔’这句话吗?”

彭七月的猜测有一半得到了证实。

他再次打开那本《百冰治百病》,仔细数了一遍。一百种常见病,一百种治疗方案,都与冰有关。书的最后一页添加了一种常见病,就是痔疮,但没有注明是“第一百零一种”,提供的配方是:忍冬藤、苦参、黄柏、五倍子、地瓜藤、蛇床子。药名“痔宁冰栓”。

前一百种冰都是口服的,唯有这种是外用的。

这两片白色塑料膜,被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外面用透明胶带包了一层,于是形成一个简易的模具,注入药液后,立在冰格里,送进冷冻室……

以后拿出来的,就是一枚形状象鱼雷的药物冰栓。

董有强把它塞进了自己的肛门。

临死前,在摄氏18度的室温里,董有强几乎穿上了所有的御寒衣物,他那么怕冷,会不会跟这块塞进自己身体的冰有关呢?

彭七月看了看墙上的钟,已经超过十点了,这一番忙碌下来,饥饿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房间里很安静,静得出奇,只有挂钟的滴答声。彭七月忽然意识到他一个人站在一个案发现场,一个凶杀现场。

彻骨的寒意在他体内慢慢扩散,当警察这么久,头一回有这种恐惧的感觉。

嗨,放松一下,看本闲书吧。彭七月告诫自己。

他拿出蔡骏的《人间》看起来,他挺喜欢这家伙的书,把悬疑写到了极致,又把爱情写得那么唯美。

翻开书,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张被当作书签的纸——“四一三谋杀案”嫌疑人的画像。这是他第十三次观看这张画像,量变会带来质变,终于,他想起一个人来。

彭七月低下头,第十四次端详这张画像,嗯,真的有点象她。

这是一个和他有过肌肤之亲的女生,他们相识在两个多月前的一个夜晚,彭七月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情人节,又是大年初一。

4

那个晚上,孤独的彭七月在街上瞎逛,经过鲁班路和瞿溪路的十字路口时,看见地铁站的入口处,象浮出海面的鲸鱼张着嘴巴,自动卷帘门没有完全关闭。

如果彭七月是一名普通的过路人,是没心思多管闲事的,但作为一名刑警,就不同了。

城市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的涌入,造成了诸多问题。比如公共设施的部件经常不翼而飞,架空的电线、埋在地下的电缆、人行道的栏杆、路面的窨井盖,甚至是废物桶的不锈钢内胆,都被无所不偷的窃贼卖到废品回收站去了。如果碎玻璃也能卖钱,估计一夜之间,上海滩大大小小的商店橱窗玻璃就会被砸得粉碎。

现在不是值勤,彭七月没有带枪,腰里只佩着一副手铐,他决定进去看看。当然,他也不打算硬充好汉,如果对方是一伙人,个个手持家伙,他会拔腿就跑,逃出来用手机报警。

彭七月走了过去,来到巨鲸的嘴边,沿着台阶往下走。他朝墙上看了看,嵌在墙内的消防通讯机箱完好无损,里面有崭新的通讯器材,如果窃贼光顾,这些应是首选。

穿过阒寂无人的大厅,彭七月心里陡然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仿佛在穿越一个荒僻的墓场,那一台台默默立着的自动售票机就是一块块墓碑,稍大的人工服务站则是无名氏的坟冢。

彭七月停下脚步,侧耳听了听动静,刑警的耳朵是训练有素的,周围什么声音也没有。

他钻过验票闸机,继续往下走,来到站台,这里已经是地下第二层了,更加静谧。

“有人吗?”彭七月喊,声音在站台前后回响着。

“喂!这儿有人吗?”彭七月提高了声音,现在他倒是希望撞上人了,哪怕是一个睡眼惺松的值班老头也好。

总不能这么耗下去,我没有义务替车站值班,还是打个报警电话吧。他刚摸出手机,一束灯光从幽暗的隧道深处射来,夹杂着隆隆声。由于安装了屏蔽门,列车行驶的噪声大大降低,但在寂静的站台上,仍然听得清楚。

这是从大木桥路方向驶来的。列车停站,车门与屏蔽门先后打开,彭七月站的位置恰好在第一节车厢,他注意观察了一下,按理说停站后,司机会从驾驶室里走出来,注视呈一条直线的站台,等到乘客全部上下完毕,才回到驾驶室启动。但是现在,驾驶室里安安静静,没有人走出来——因为根本没有驾驶员,这是一列无人驾驶的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