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之路(第14/28页)
“谢谢你让我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他说,“我希望你也像我一样开心。”
巴布科克牧师脸上挤出一个笑容。这男孩还不是那么糟糕。他大部分时间都跟大人混在一起,难免显得少年老成。
“谢谢你,罗宾,”他说,“应该说,主意还是你出的。我压根儿想不到这一点。”然后,他听见自己又不由自主地加了一句话,“我责怪自己没能让其他人也觉得这次外出很愉快。你们的牧师不在,他们多少有些失落。”
罗宾歪着头思考了一下。他喜欢别人把他当作成年人看待,这样就抬高了他的地位。他应该说点儿什么,让可怜的巴布科克先生安下心来,他的心思又回到晚餐前他祖父母之间的谈话上。
“在当今时代,要做一个牧师也很不容易,”他说,“实际上,是一种痛苦的考验。”
巴布科克牧师很是吃惊:“的确。至少有时候是这样。”
罗宾郑重其事地点点头:“我的祖父说大家应该体谅体谅。我祖母还说,现在很多神职人员的出身并非上层人士。我不太明白这到底指的是什么,但我觉得跟通过考试有关。愿你睡个好觉,巴布科克先生。”
他咔嗒一声脚跟并拢,鞠了一躬,这是祖母教他做的,然后走进自己的卧室里,随后关上房门。他走到窗边把窗帘拉开。耶路撒冷灯火依旧,一片明亮。
“在久远之前的那个尼散月十三日,此时此刻门徒们已经四散开来,”他想道,“只有彼得留下,在庭院里的炭火边跺着脚取暖。这说明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
他脱掉衣服上了床,然后打开床头灯,在膝头展开那张耶路撒冷地图。他把它跟另一张公元三十年前后的城市地图相比较,这是他父亲为他借来的。他花了半个小时仔细研究这两张地图,随后想起了他对祖母的承诺,便关了电灯。
祭司和学者们全都搞错了,他想。他们认为耶稣是从另一道门里走出来的,这大错特错。明天我要好好探索一下各各他[44]。
“到圣城耶路撒冷的游客请走这边。”“你想请导游吗?讲英语吗?德国人?美国人?圣安妮教堂在你们右侧,那是圣母马利亚的出生地。”“往左走你们会进入宏伟的谢里夫圣地,看到圆顶清真寺、圆顶链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去犹太区,去神殿遗址,去哭墙的请走这边。”“去圣墓的朝圣者要通过悲哀之路[45]直行向前。悲哀之路前面就是十字架之路……”
爱德华·巴布科克跟他的小旅行团站在圣斯蒂芬门的里面,被不同国籍的导游们四面包围起来。他挥手把他们轰到一边。他身上带着自己的街道地图,还有酒店导游在最后一刻塞给他的一沓潦草写就的线路指示。
“咱们大家尽可能一块儿行动,”他转来转去,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小团体,“否则我们就什么都看不成了。首先要记住,我们所要访问的耶路撒冷建在我们的主所知晓的城市基础之上。我们逗留之处,恰是他当年行止之地的好几英尺之上。这就是说……”
他又去查阅他的笔记,这时上校抓住了他的胳膊。
“先拣重要的事做,”他干脆地说,“把你的部队部署在对他们有利的位置。我建议我们先去圣安妮教堂。跟我来。”
大家服从了这一指令。一行人跟着临时的带头人进了一个大院子,圣安妮教堂出现在他们右侧。
“这是由十字军兴建的,”上校慷慨激昂地说,“在十二世纪建成。那个年代,他们干什么像什么。这是你们所能看到的十字军建筑的最佳范例之一。”他转向巴布科克牧师,补充说,“这我老早以前就知道,牧师。”
“是的,上校。”
巴布科克长舒了一口气,把他的笔记塞进口袋。反正现在也不需要查阅它们。早餐大家见面时,上校的情绪稍显低落,但现在他已恢复了那惯有的热情和信心。一行人踏踏实实跟着这位领导者,在空荡荡的教堂周围游荡。他们先前已经参观了一座教堂,那就是客西马尼花园里的圣方济各会的万国教堂。再说,尽管这第二座教堂完全不同,但那种刻意的肃静气氛是一样的,脚步沙沙响,眼睛四处看,全然分不清两者间的特征。观赏结束再度回到明亮的太阳底下,反倒让人觉得轻松自在,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