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7/9页)
图尔金活动范围广,与人接触相当自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因此对他的真实身份起了疑,已为他制作了一份简单的档案,但还没有抓到什么把柄。这个人在苏联政体中仍算是根正苗红。
图尔金呢,他也怀疑这个美国人很可能是中情局的,但他得到的告诫是,所有美国外交官都很可能是中情局的。这是一种盲目的说法,但小心不为过。
美国人坐下来,伸出了手。
“我叫杰森·蒙克。你是尼克·图尔金,对吧?我见过你,上星期在英国花园的宴会上。看你这副愁容,好像要去格林兰就职似的。”
图尔金审视着这位美国人,一绺玉米色的头发垂在前额,脸上挂着迷人的微笑。从他的脸上似乎看不出什么坏心,也许他根本就不是中情局的,似乎是那种可以与之交谈的人。如果是在其他日子,尼古拉·图尔金会根据多年训练得来的经验,对他保持彬彬有礼,但不会说出心里话来。但今天不是其他日子,他需要有个可以倾诉的人。他打开话匣,把心事全都说了出来。美国人很关切、很同情,并且仔细地把“类鼻疽”这个词语写在了一块啤酒杯杯垫上。他们分别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苏联人返回到警备森严的使馆大院,蒙克则回到了哈利·图库路边的公寓。
西莉亚·斯通二十六岁,身材苗条,皮肤微黑,漂亮迷人,是英国驻莫斯科使馆新闻随员的助理。自两年前从牛津大学格尔顿学院俄语系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以来,这是她第一次在国外任职。她喜欢享受生活。
7月16日这天,她从使馆大门走出来,看了一眼停车场:她那辆小型路虎汽车就停放在那里。
在钢板墙以内,她可以看到泽伊采夫所看不到的使馆大院的内部景色。她站在五级台阶之上,由此可以通往下面的沥青停车场,那里点缀着整齐的草坪、小树、灌木和绚丽的花坛。越过钢板墙,她可以看到河对面高大雄伟的克里姆林宫,五彩缤纷的大教堂及其闪闪发光的金色洋葱头圆顶,耸立在把整个堡垒环绕起来的雉堞状的红墙上方,景色宏伟壮观。
在她的两旁,有两个斜坡通到高处的使馆大门口,只有大使的汽车可以开到上面去。低级别的人,只能把汽车停在坡下,然后步行进去。曾经有一个年轻的外交官不顾自己的前途,在瓢泼大雨中把他的大众甲壳虫小汽车开到坡上,停在了门廊下面。几分钟后大使抵达,但发现路被堵住了,只得在台阶下面钻出劳斯莱斯汽车,步行进入使馆。他被雨水淋湿了,心里很不高兴。
西莉亚·斯通走下台阶,朝门卫点点头,钻进她那辆鲜红色的路虎车,发动了引擎。当她把汽车开到出口的大门停下时,钢板大门慢慢朝旁边滑开了。她驾车驶出大门,开到索菲亚河岸,然后左转向着石桥驶去,奔赴她的约会地点。她已与俄罗斯《今日报》的一名记者约好一起吃午饭。她没有注意到一个衣服肮脏的老头正拖着脚步跟在她的身后,她也不知道,这天上午,她的汽车是第一辆驶离使馆的。
石桥是横跨索菲亚河的最古老的一座固定式桥梁。过去,人们使用浮桥,在春天架设起来,到冬天拆除,因为等河水结冰,汽车就能通行。
这座石桥又高又大,不但跨过河流,还穿越了索菲亚码头。如果要从码头开车上桥,就必须再次左拐,行驶约一百码的距离,抵达引桥与道路的接坡处,然后调头才能驶上桥面。但行人可以通过台阶直接从码头走到桥上,兔子就是走台阶上去的。
当红色的路虎车开过来时,兔子就在石桥的人行道上。他举起双臂挥舞,但车内的女人吃惊地看了一眼便继续开车前行。泽伊采夫无望地去追赶汽车,他记住了汽车的俄罗斯登记牌照,看到车子在大桥北端稍微左转,进入了博罗维茨基广场繁忙的车流之中。
西莉亚·斯通的目的地是兹纳蒙卡大街上的罗茜奥格雷迪酒馆。这家酒馆不像莫斯科人通常去的小酒馆,其实是爱尔兰人开的。爱尔兰大使要是在除夕夜能及时离开闹哄哄的外交宴会,多半喜欢去这儿消磨时间。酒馆也供应午饭。西莉亚·斯通选择在这里与俄罗斯记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