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5/9页)
四十四年后,这面旗帜又出现了,在河对岸的建筑物上迎风飘扬。兔子的问题有了解决办法。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偷走阿科波夫先生的这份文件,但现在他不可能再送回去了。也许并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份文件丢了。于是,他要把这份文件交给有着好玩的旗帜和请他喝过啤酒的人们。他们会知道该如何处理。
他从凳子上站起来,开始沿着河岸走向横跨莫斯科河的石桥,走向索菲斯卡亚码头。
内罗毕
1983年
小男孩感到头痛,伴有低烧。他母亲起初以为他只是在炎热夏日里着了凉,但到了晚上,这个五岁的孩子因为头痛而尖叫不止,闹得父母一宿没合眼。第二天早上,苏联使馆大院的外交官邻居们前来询问,因为房子墙壁薄,而且天热时大家都开着窗户睡觉,昨晚他们也被这孩子闹得没睡好。
上午,母亲带儿子去看医生。当时,苏联集团的使馆都没有单独配备医生,但各使馆有一位共用的医生。斯沃博达大夫是捷克使馆的,但他也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使馆提供医疗服务。他是一个好人,工作很认真。他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就诊断完毕,告诉这位俄罗斯母亲,她儿子患了疟疾。他开了个处方,配了适当剂量的药物:当时苏联医药界常用的氯喹和百乐君的改良配方,还有一些每日服用的消炎药片。
治疗没有收到效果。两天后,孩子的病情加重了。他的发热和颤抖都加剧了,一直在尖叫,说头痛得厉害。大使马上批准他们去内罗毕总医院就诊。由于母亲不会说英语,她丈夫——主管商务的二等秘书尼古拉·伊里奇·图尔金,就陪她一起去了。
内罗毕总医院的温斯顿·莫伊大夫也是一位优秀的内科医师。对于热带疾病,他很可能比捷克医生更内行。他进行了彻底的检查,然后直起身来露出微笑。
“恶性疟原虫。”他做出诊断。那位父亲皱起眉头倾身向前,感到迷惑。他的英语很好,但没有好到能够听懂医学术语。“那是疟疾的变种,对斯沃博达医师所开的氯喹类药物具有抗药性。”
莫伊大夫给孩子开了广谱强力抗生素药物处方,还安排了静脉注射。起初,这似乎起作用了。过了一周,药效消退后,病情又出现了。这时候,做母亲的变得歇斯底里,她再也不相信外国药物,坚持要带儿子飞回莫斯科看病。大使同意了。
到了莫斯科,男孩立即被送进克格勃的专门诊所。这是因为,商务二秘尼古拉·图尔金的真实身份是克格勃第一总局的图尔金少校。
诊所条件很好,因为克格勃间谍要去世界各地就职,那儿还有一个热带疾病专科。由于小孩的病情不容易诊断,于是被直接安排给了科主任格拉祖诺夫教授进行诊治。他看了内罗毕的两份病历,进行了一系列CT和超声波扫描检查。这是当时最先进的医疗仪器,在苏联的其他部门是享受不到的。
检查结果使他深为担忧。扫描显示,男孩体内多个器官都有内部脓肿。他把图尔金夫人叫到办公室来,神情十分严肃。
“我知道这是什么病,至少,我能够肯定我的诊断,但是,这个病治不了。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你的儿子也许能活一个月。再长的话,就不大可能了。我很遗憾。”
母亲泣不成声,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助手把她送出办公室,并向她解释说,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叫作类鼻疽的疾病,在非洲确实少见,但在东南亚较为普遍,越战期间,美国人率先辨明了这种疾病。
当时,美军直升机飞行员最先出现这种新疾病的症状,它常常是致命的。研究发现,直升机在水稻田上空盘旋时,桨叶把田水搅起来,形成了一种微薄的水雾,一些飞行员吸入了这种水汽。田水含有杆状细菌,能抵抗所有已知的抗生素。当时虽然苏联人自己没有发现,但他们特别注意吸收西方的知识,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因此知道这个情况。格拉祖诺夫教授订阅了他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所有西方医学刊物。
图尔金夫人拨打长途电话,哭着告诉丈夫,他们的儿子患上了类鼻疽病,活不长了。图尔金少校写下这种疾病,然后去见上司——克格勃情报站站长库利耶夫上校。上校表示同情,但态度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