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12/15页)
佩尔佩图阿修女来修道院之前,就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她后来还经常谈起当年在学院的生活,虽然话语中也不乏渴望和遗憾,但为了她目前的职业,值得作出这样的牺牲。就连当时十五岁的科迪莉亚也承认,佩尔佩图阿修女是个真正的学者,而且认为上帝未免不公,竟让她这样快乐、有用的人才来从事这种职业。但是对科迪莉亚自己而言,未来仿佛第一次清晰起来,并有了保障。她要去剑桥学习,而修女会到那里去看望她。她想象着一幅浪漫图景: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宽阔的草坪,她们两人一起在邓恩笔下的天堂里散步。“那里有知识的河流,河里流淌着艺术和科学;那里有四面围墙的花园,里面有深邃神秘的圣职者”。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佩尔佩图阿修女的虔诚祈祷,她将获得一份奖学金。对于祈祷,她有时候也会感到担心。她丝毫不怀疑祈祷的力量,毕竟面对一个付出如此大代价、听从主的教诲的人,上帝怎么会不倾听她的心声呢?但如果修女的力量使她比其他候选人拥有多一些优势……好吧,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科迪莉亚和佩尔佩图阿修女都无意纠结于神学中难以言传的事物。
可是这一次,爸爸回了信。他决定了自己的女儿需要什么。于是高级考试和奖学金都化作了泡影,科迪莉亚在十六岁那年完成了正规教育,开始了动荡难安的生活。她当过厨师、保育员和信差,跟着父亲和他的同志们四海为家。
然而现在,经历了一些曲折之后,出于某个奇怪的缘由,她终于来到了剑桥。这座城市没有让她失望。在辗转漂泊的生活中,她虽然也见过一些比这里更可爱的地方,但从未在那些地方获得这样的快乐与平静。她心想,在这个学习之地,这座城市的石头和彩色玻璃、水和绿草、树木和花朵竟生长得如此优美而有序,怎样的心灵才会对这里无动于衷呢?但就在她掸去裙子上的面包屑,遗憾地站起身准备离开时,一句话突然没头没脑地闯入了她的脑海。她听得如此真切,就像有一个人在诵读——一个年轻而阳刚的声音,虽然她听不出是谁,但却有种奇妙的熟悉感:“这时我才知道,即使在天堂,也有通往地狱之门。”
警察局大楼是一座多功能的现代建筑。它象征着权威,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言论自由;其目的不是为了恫吓公众,而是要起震慑作用。马斯克尔警长的办公室和他本人都认同这样的理念。他出乎意料地年轻,衣着讲究,四方脸上透出刚毅、机警和经验的沉淀,留着一头精心修剪的长发。科迪莉亚心想,即使以便衣警察的标准来看,这发型也只能勉强达到警方要求。他表现得彬彬有礼却并不殷勤,这使她松了一口气。看得出,这不会是一次轻松的会面,不过她也不希望被人当成宠坏的漂亮娃娃对待。有时,她会做出一副女孩柔弱率真的模样,假装急于了解情况,这倒是很管用——伯尼就经常想把她塑造成这样——但是她预感,马斯克尔警长会更喜欢稳重干练的人。她打算表现出精干又不过分精明的样子,同时必须保护好自己心中的秘密。她的目的是了解情况,而不是交代事实。
她简明扼要地说明来意,然后拿出罗纳德勋爵的授权书给他看。他把授权书递还给她的时候,毫无恶意地说道:“罗纳德勋爵并没有对裁定结果表示过任何不满。”
“我认为这毫无疑问。他没有怀疑这是一桩他杀案,否则他会直接来找你。我想,他只是有一颗科学家的好奇心,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驱使他的儿子寻了短见。但是他不会任意使用公共资源来调查。我的意思是说,查明马克的个人悲剧并不是你们的职责,对不对?”
“如果他的死牵扯到刑事犯罪——讹诈或者恫吓——那就是我们的责任了,但是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对于他自杀身亡的结论,你本人有异议吗?”
警长看了她一眼,就像嗅到气息的猎犬,突然敏锐了起来。
“你为什么这么问呢,格雷小姐?”
“我想是因为你对此下了不少工夫。我和马克兰德小姐谈过,还看了报纸上关于案件调查的报道。你请了一位法医病理学家;在把绳子剪断之前,你拍了尸体的照片,你还化验了他那只杯子里剩下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