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5/16页)

因为自知余日不多,哥哥便将家族的轶事尽可能地告诉给弟弟——省吾一直都是这样想的。

但是如果鼎造和康风是两个人的话,那么就只能是另外一种解释了。

省吾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对于叶村家的传闻一无所知。哥哥与他年龄相差太大,又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也从不在省吾的面前谈叶村家的往事。特别是母亲的话题,简直就成了兄弟间的禁忌。

也因此,虽属于叶村家的一份子,省吾对于叶村家却始终毫无所知,当然他本人对这些也不感兴趣。

可以说他是一张白纸。

白纸上面可以供人尽情发挥,自由泼墨。

——父亲的号是康风。

——因被冤枉贪污逃去了南洋,其实他不是那样的人。

——如果找到吴练海的话,就可以证明父亲的清白。

这些不正是他们在省吾心中描绘出来的图画吗?

还有一个人的心里也是一张白纸——那就是桥诘诹访子。她跟同父异母的兄长只接触了短短的几个月,而且还是五十年前的事情。而对于叶村家的历史,她也几乎是一无所知。

——叶村康风也叫鼎造。

那个躲雨的老人就这样将这个最关键的事情灌输给了诹访子,而从不怀疑他人的吴练海的遗孀,也毫无疑虑地全盘接受了这一切。

她的状态实在是太适合在其心上随意地构图了。

两个人如同白纸的心灵就这样被各自画上了图画。如此,两人一旦见面,一切就将像拼图一样,完美地拼合上。

从法祥寺的遗物来看,叶村康风于一九一八年死于新加坡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了。但是,诹访子却确信自己的兄长从新加坡平安归来,而且还有子嗣留下——而这一切都是从在京都桥诘家躲雨的老妇人那里听来的。

叶村康风明明死在了南洋,那个老妇人却说了谎。为什么说谎?其背后肯定是有目的的。

老妇人……

要想扮年轻难度很大,但若要伪装成老人就容易得多了,比方说可以使用假发。

那个老妇人,会不会是嫂子?

诹访子听躲雨老妇人说这番话的时间是三年前的秋天——对了,三年前的秋天,嫂子刚好带着学生去了关西做修学旅行。

正好又下了雨,她就接着躲雨的借口接近了桥诘诹访子。但即使没下雨,她也会找其他的借口来接近诹访子,把那番话说给她听。

再次坐回座位的省吾,这时再也坐不住了。

每当想起什么东西时,他的心就猛烈地悸动,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动来动去。

如果省吾想的是对的,那么兄嫂二人肯定知道了什么。

父亲曾照顾过那个同姓的叶村康风,一郎是否是从父亲那里听说了叶村康风的悲剧呢?而且,他肯定也应该听说过,叶村康风曾帮过的吴练海来到了日本并取得了成功。这样说来,曾在殿村物产工作的嫂子也应该知道股东吴练海的事情。

在新加坡,叶村康风在省吾父亲的照看下病逝了,除此之外别无亲人。他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连吴练海夫妇都不知道他去世了——兄嫂二人肯定也调查过这件事。

因为同姓这个巧合,兄嫂便想到了可以利用这一点好好谋划一下,而这里恰好又有两个心思如同白纸一样的人。

省吾的哥哥长期卧病在床,对自己的身后事肯定非常担心。虽然弟弟心肠很好,但还是个涉世不深的毛头小子,实在是不能将一切托付给他。

所以一郎便开始考虑怎样能让弟弟成为可以照顾自己一家的人——也就是让弟弟成为富豪。

——父亲在新加坡曾照顾过落魄的叶村康风,甚至连葬礼和下葬的费用也是父亲出的。而正因为有康风的牺牲,吴练海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叶村鼎造的后人自然是有资格继承吴练海的遗产的。

或许只有这种牵强的逻辑,才能抵御住良心的谴责。

兄嫂二人合作设计的这个圈套应该在三年前就准备完善了。而吴练海的死大概就是这一切的导火索。

这样想来,也是在那时,省吾的头脑中才有了父亲的名号和祖父的别名这些概念。躲雨老妇人出现的时间应该也是那个时候。就这样,白纸上面被描上了第一笔。

吴练海死后,遗孀诹访子拥有了一笔巨大的遗产,而且还没有子嗣。为了避免她收下其他的养子,躲雨老妇人便先行告诉了她,她还有血亲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