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辨风尘(第17/19页)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在芸芸众生的乱世中,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到底是守城将士不必辨认愁惨风云,也不必询问天心向背,只管拼死杀敌?还是只有像守城将士一样认识到风云的惨淡,领会到苍天考验世人的良苦用心,才能奋勇向前?张巡死守睢阳,不肯撤离,宁可在城中杀人而食,也不肯弃城投降而保全百姓性命,种种之惨烈,种种之悲壮,种种之无奈,种种之惊心,到底是对是非?

迷迷糊糊中,眼皮终于开始沉重起来。忽听得有人大力拍门,叫道:“公子,醒醒!出大事了!”

包拯一惊而起,披衣下床,鞋都来不及穿,飞奔过去开门。却是自家仆人,急道:“隔壁崔家有人来报,崔员外殁了,请包公子快些过去!他们人正等在那里呢!”

包拯忙穿好衣服鞋袜,张建侯和沈周亦闻声而起,三人一道出来内堂。

那站在堂下等待的却不是什么崔家仆人,而是崔家大姐崔都兰和她的贴身婢女慕容英。

包拯极是意外,忙上前问道:“敢问小娘子到底出了什么事?”崔都兰道:“我阿爹他……他……”脸上并不见哀戚,只有难以名状的局促不安。

慕容英忙道:“崔员外刚刚死了,我主人是想来向各位公子求助。”

张建侯道:“崔小娘子,你别怪我口直,死的人是你爹,可是我怎么看你一点儿悲伤之情也没有。”

崔都兰双眉一挑,狠狠瞪着张建侯,似要发怒,但随即她眼睛中的凶光又黯淡了下去,恨恨道:“不错,我一点儿也不难过,我恨他!恨他抛弃了我娘亲,害得她终生不快乐!恨他抛弃了我,如果不是他的宝贝儿子死了,他也绝想不到来华州寻我。可是……可是自从我来到崔家,他一直待我很好,他现在走了,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她之前在众人印象中,一直是个冰山一样冷漠的女子,对所有事都无动于衷。但此刻包拯亲眼目睹了她情感丰富的一面,短短一瞬间,她的脸上呈现出多种表情——忿恨、坚忍、悲凄、悔疚、绝望、恍然、无措——令人刻骨难忘。

那一刻,所有人都理解了她——一个卑微酒妓生下的私生女,没有父亲,又自小失去了母亲,没有关爱,无依无靠,在民间辛苦长大,忽然被认作“天下第一茶商”的女儿,富贵荣华唾手可得,是喜,是悲?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生活,完全陌生的父亲,要让她如何适应?而刚刚相认不久的父亲蓦然死去,她失去了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点儿庇护,又该如何面对眼前的局面?

沈周为人感性,最容易被感动,忙上前道:“小娘子别太难过,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你的。”

包拯道:“小娘子不会无缘无故找上门来。英娘,你适才说的求助是什么?”慕容英迟疑了一下,道:“我们……其实是我,怀疑崔员外死得不明不白。”

包拯登时全身一震,愣在那里。沈周连叫他几声都没有反应,只好道:“二位小娘子且先回去,我们稍后就到。”

慕容英慌忙拜谢,这才扶着崔都兰去了。

张建侯使劲捏了一下包拯的上臂,问道:“姑父,你到底想到什么了?”他力大无比,包拯吃痛之下,失声道:“是我的错,我早该想到的!”

张建侯道:“想到什么?”包拯道:“有人要杀崔良中灭口。”

张建侯道:“可是崔良中早已经中了毒,说不定是毒发身亡呢。”包拯道:“这当然是可能的,但也有可能他是被人杀了灭口。”

张建侯道:“高继安和刘德妙都已经暴露了,许洞许先生也没有敌意,谁还想杀崔良中灭口?”沈周道:“我想到一个人,马季良。包拯,你也怀疑是他?”

包拯不置可否,拔脚便朝崔府赶去。

崔氏家人等都集中在厅堂中,除了崔都兰外,崔槐、吕茗茗夫妇也坐在那里。崔槐不停地举袖抹拭眼泪,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吕茗茗却不怎么悲伤,一边假意劝慰丈夫,一边暗中打量着崔都兰的反应。包拯几人进来时,众人一起站了起来。

包拯道:“崔员外人呢?”慕容英道:“还在兼隐院内室。马龙图的手下一直把守着院子,不让我们进去。”

沈周问道:“那你们是怎么知道崔员外已经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