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通往梦境的路(2)(第6/7页)

我感觉浑身无力。这一次,我又败给了她。

11

这么一来,我就不得不在意那本书作者的意图。

作者的叙述手法,似乎是暗示她也和我有着相同的结论。这不禁让我觉得:她该不会握有那个事件的什么证据吧?

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作者。

我没有直接说明用意,而是提到自己是当时办案的刑警,抱着怀念的心情读了那本书。可是有一点很不解,为什么书中只有旧书店被改掉呢?这封信的主旨就是提出这个简单的问题而已。

过了一段时日,作者回信了,然而内容却让我的期待落空。

她说:采访期间,为了调查当时的地方民情,她曾经走访过市内的许多旧书店。由于受到旧书店老板的诸多帮忙,觉得将他们写在自己书上感到有种感同身受的愧疚感。对个人而言,那是种感伤的行为,于是就改掉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作者如此解释,我也不能多说什么。何况如果她握有什么证据,早就写出来了。作者没有任何帮凶手掩饰的理由,所以我不觉得她在说谎。

关于那位作者,也有许多地方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她真的是因为个人感伤的理由而改变叙述内容的吗?为什么她会写那本书呢?至今我仍无法明白。

然而事到如今,我觉得作者自己恐怕也搞不清楚理由了吧。大概是因为她始终难以理解童年时候所直接面对的那个事件吧——心中只留下事件造成的冲击,却无法理解。可是尽管不明白其中意义,她应该还是牵挂着那个事件吧?所以只能用那种方式现出来。这是我的感觉。

12

就这样,我又再一次被她打败了。

第二次的败北,仍然让我感觉受到了莫大的屈辱。

知道这件事的,也只有她和我。我不知道她目前住在哪里。在这个广大的世界里,知道真相的只有我和她。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然而,这一次的败北改变了我的心境。

以前我会认为那是过去的事件。虽然难忘,却又很想忘记的过往失败。那就是我的态度。

可是经历第二次的败北之后,我明白了。

后果还未见真章。

那个事件还在继续发展。

实际上,虽然经过这么久了,她一读到那本书还是迅速做出了应对。换句话说,她也很清楚那个事件还在继续发展。她知道今后只要再发现任何新事实,难保自己不会被逮捕。

所以很有可能还有第三次。

只要时效的中断继续,她落网的机会也就继续。

我有了新希望。也许有一天,我能够亲眼看到她被抓起来。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最近我常想起这句话。第三次肯定会以始料未及的方式出现。在我不知道的情形下、因为某种的巧合而暴露她罪行的瞬间,肯定会出现的。

我如此相信着。

通往梦境的路。她说那只纸鹤好像我们两人。

的确,我们两人很像,不论是思想还是感受。就像上下相连的纸鹤一样,彼此映照出对方的行动。

就某种意义而言,我们可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挂念着对方的两个人。

就某个部分而言,我比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了解她。

所以我们的梦境会相连吧?或许是她做的梦指引我找到旧书的真相也说不定。

所以一定会有下一次。

下一次她的梦仍将告诉我什么讯息吧。

总有一天,我将会再见到她的。我有这种预感。

13

过了一阵子后,那个人打电话来。

就是另外一名的生还者,那个在她们家帮佣的女性。

时合应该是我退休前不久吧。

她表示自己是在读了那本书后,才知道曾经协助过受访。她在协助受访后,又想起了有关那个事件的几项回忆。

我们在她老家附近见面。

当时她的老家已经不在了。她小时候就读海边的小学,每天都能听到海浪的声音。

我们在那个海岸边走边聊。

虽然上了年纪,她的表情却显得很安详。我觉得能够迎接平静的晚年对她来说是一种救赎。

那个人说自己最近常常想起童年往事。

例如:在窗口眺望海边、无所事事地听着海浪声,或是和朋友在海边玩比赛捡球的游戏——就是将球投进海里,看谁先捡到被海浪打回来的球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