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通往梦境的路(2)(第5/7页)

我问说:这些书要怎么办?结果儿子回答:要卖掉,已经叫旧书店的人过来了。儿子一向爱书,总是舍不得丢,但是因为新居太小,实在没办法带走所有的书。

是吗?我如此回答的同时,心中闪过一个念头。

我仔细盯着堆积在走廊上的书。

接下来的瞬间,我发现一个重要事实。

我发现了在调查那个事件时,自己所犯下的重大缺失。

9

行凶的青年其实很爱干净。

房间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随时都打扫得一尘不染。他也没有什么衣服,但身上穿的衬衫总是洗过、裤子也都烫得笔挺。这从所有人的证词中可以得知。

因此当时没有特别注意到他的房间空空如也、日用品也极端的少。只是忙着搜索那张纸片,以及可能是他丢弃的垃圾和水沟。

然而仔细想想,他不可能丢掉了那张纸片才对。

根据附近少年的证词,他是必恭必敬地捧着那张纸片。可以想见,他很盲目地崇拜那个教唆他去杀人的背后指使者。他应该会想留下那张纸片才对吧?

我再一次阅读那个少年的证词。

当时曾经反复读过不知多少次的证词,居然被我看到了错过的部分。

少年说青年经常教他功课。青年常常摊开自己的书,以小孩子也能接受的方式说明物理、算术等理论。

青年毕业于国立大学的化学系。

也曾服务于制造农药的工厂,因此应该拥有相关的学术书籍才对。因为学术性的书籍都很贵,不太可能随便丢弃。

青年在自杀前,已整理过随身物品。

没错,他将自己拥有的书卖给了旧书店。

所以那张纸片应该是夹在某一本书里。

10

你可以想像发现这个事实的我,当时有多震惊吗?

不,我想你应该是无法想像的。

我的眼前瞬间为之一暗,几乎都不能呼吸了,甚至有种胸口被刀刺过的错觉。

我赶紧计算时效。

我知道青泽绯纱子结婚后移居海外。她已经长大成人了。

时效也中断了,所以时间还很充足。

当然很难说旧书店里还保有那本书。

可能卖给其他人了也说不定,也可能销毁了。

不过比起其他场所,旧书店是属于期间更长、更可以保存时间的地方,有时同一本书可以好几年都放在同一个架上的角落。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如此兴奋的感觉了!

我找出旧地图,寻早当时已营业、今日仍然安在的旧书店。

就在他住处的附近,我发现了一家以受理自然科学书籍为强项的旧书店。直觉告诉我,他要卖书肯定会找这里。

可是一看到那间旧书店的名字之后,我有种奇妙的似曾相识感觉,而且好像是在最近在哪里才刚看过。

可能是我想太多了吧,但心头不安的感觉始终残留着。

隔天一大早,我便前往那家旧书店。

一到那里,我便明白似曾相识的感觉理由何在了。

那里在两个月前已遭遇祝融之灾。我在电视和报纸上看过该则消息,所以才对店名有印象吧。

掀开盖在火灾遗址上的塑胶布,不禁让我毛骨悚然。

看来除了我之外,也有人读了那本书、想到了同样的事。

而且那个人毫不犹豫地选择要湮灭证据。也不管书本是否就在里面,居然采取了一不做二不休的做法,那种迅速大胆的手法让我不寒而栗。

我调查了那起火灾,知道是书店后面的一户人家失火,延烧到旧书店。那户人家住着一位这几年来反复进出医院、身体孱弱的独居老人。老人也已经死亡了,无法查明失火原因。

我再度感觉背脊发凉。

多么“自然”的一场火灾呀。如此一来,当世人看到时,就不会知道目的其实是要烧掉旧书店了。

那家伙为了烧掉旧书店,竟然无所谓地连独居老人的住家也给烧毁了。

早已遗忘的怒气再度复苏,我立刻调查火灾当时的她的行踪。

结果发现,火灾发生当天她不在日本,但之前曾经回来日本半年之久。

我似乎能够参透她回国的理由。

大概她也听说了那本书的消息吧?我不知道她是回来找那本书、还是在国外早已读过那本书?总之,她有了和我一样的结论这点,应该是无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