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尸肉(第9/13页)
接到农民报告的派出所警官,与本署联系的同时,为了保护现场,由农民引路跑向那个地点去。不久,柞树林一带布满了警察。
尸体全身有伤,加之有头部挫伤、坐骨复杂性骨折,是典型的交通事故。
根据勘察所见,判断死后已经经过了25至30个小时,也就是说,是从昨天深夜到早晨车撞人亡后,被装进鸭绒睡袋里扔弃在现场的。
进一步加以解剖,结果认定头腔里有血肿。这是被撞后头腔出血慢慢蓄积成血肿,从而压迫脑干致死的。从伤势来判断,被害者遭遇事故后,有相当时间存活的可能性。这期间,肇事者可能抱着濒死的被害者,在犹豫着自首不自首。因为终于死掉,就把尸体装进鸭绒睡袋扔到山中了。这是警察们占优势的意见。
掩盖死者身份的活动,看来像是大体上搞了一次。然而,是肇事者移动征件了,还是没有把被害者剥光衣服的残酷性呢?从死者西装上衣兜里发现的某化妆品公司的顾客卡片上,简单地把身份剖明了。
撞死人逃跑的肇事者,和其他人不同:没有犯罪的计划性、凶恶性以及异常的人格。行为本身虽是反社会的,但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和某种不幸的因素,突然把人撞死的。
撞死人逃跑的并不多。他们是有生以来头一次伤害人,因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只是出于动物的自卫本能企图逃掉的可能多一些。事故发生前,他们是极平常的小市民,一旦突然出了事故,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良知。
撞死人逃跑,被称为最容易发现的犯罪。因为肇事人的车和被害者发生激烈的接触,现场留下了车体的碎片、涂料粉渣和车轮打滑的残痕。车体受了损伤,也要送到修理工场去修理,撞死人逃跑容易残留下证据。
但是,这次撞死人逃跑情况却略有不同。首先是发现尸体的场所不是犯罪现场,被害者是在别处被撞死后运到这里来的。
从而,在起点上,给予侦查以撞死人逃跑者的丰富的资料线索也就完全没有了。肇事者残留的唯一证据,是装入尸体的鸭绒睡袋。这是20年前美军处理的东西,当时在上野卖美货的小巷里,曾经大量出卖过。
被害者名叫村川美知子,25岁,是银座酒吧的女招待员,独身住在四谷荒木街的旧公寓里。两亲住在远方,一时联系不上;就是联系上,而赶到这边来多少也需要时间。
急于确认身份来历的警察,知道了被害者3年前离婚的事实,确认尸体就只能依靠离婚的丈夫有田修了。
有田接到发现被装入鸭绒睡袋里的美知子被撞尸体的通知,紧张得被惊愕压倒了。开始不相信,后来像小梢被老鼠啃死时一样,猜想是谁搞的这场恶作剧了。
但通知的内容带有冷酷的具体性,他见到了妻子(离婚后并未消除“妻”的意识)那彻底改变了的淒惨的形象。即使彻底改变了,但肯定还是妻子无疑。尸体解剖后,首先当着遗族的面进行了缝合和化妆,但横加在妻子身上凶暴外力的痕迹是洗拭不掉的。
“到底是谁干了这样残忍的事?!”
看了一眼之后,检查员向变得哑口无吉的表情僵化的有田叮嘱似的说:“是你以前的太太没有错吧?”就这样做了冷酷的确认。
好容易从惊慌失措中恢复原状的有田,怒气冲上来了。搜查员考虑到他感情的不平静,把尸体发现前后的情形和勘察、解剖时的科学所见告诉了他。
“肇事者的线索一点也没有吗?”有田急不可待地发问。
“这是正想告诉你的,肇事者把村川女士运到这里扔掉,任何证据资料也没有留下啊。”检查员苦恼地回答。
“撞人逃跑的现场也没查出来吗?”
“我们在弃尸现场只发现了村川女士现在住址和工作单位,极力搜查也没有找到撞人现场。如果是在通勤路线上遇难,想来还是容易发现的;如果当夜到别的地方去而被撞死,那么现场的发现就相当困难了。到她工作的单位去查问,村川女士时常来往的去处,他们也不知道。你作为她以前的丈夫,对她常去的地方难道没有线索吗?”
“在各自的私生活上,完全是不干涉的,美知子到什么地方去,我完全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