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鸦和洪鸣老师(第4/8页)
住在城里的时光,鸦的睡眠仍然没有改善。又因为睡得不好,她白天里越来越容易紧张了。幸亏徐姨将她当女儿看待,为她解除了许多障碍。
“我看得出来他不能没有你。一个男人就是工作上再出色也不能没有感情生活,感情生活总是第一重要的。我那死鬼当年为了我放弃了在北方城市升迁的机会,最近我也常想,是不是我害了他?你瞧,爱情总是这样的!活的时间的长短不能用来衡量爱,对吗?”
“您这样一说我心里舒服多了。”鸦说,叹了一口气。
虽然鸦竭力想留在洪鸣老师身边,但还是不得不一年比一年更长久地待在乡下。她周围的人都知道她的病情在逐渐加重,她自己开玩笑地将这个病称为“城市恐惧症”。她对洪鸣老师说,自己生在城市,又在城市长大,怎么会得这种病?其实她最喜欢待的地方并不是乡下,她爱城市的市容,爱车水马龙的街道,爱路边的百货店,爱超市和书店等等。她觉得她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多年前和洪鸣老师一块听京剧的那个夜晚。那时她和他手挽手在大街的人行道上溜达,她看见洪鸣老师的脸一下子被商店射出的光线照亮,一下子又隐没在黑暗里,那情景永远刻在她的记忆里了。
“乡下同样好。”洪鸣老师说,“等到我退休了,我们就到乡下去定居,像你妈妈一样。住在乡下,你什么病都不会有。我要筹划这件事,请相信我。”
“到那时,说不定我也像沙门女士一样在乡下开一个小书店,组织一个读书会。你给了我希望,我今夜一定会睡得好。”
但她通宵未眠,这是第三天了。她不得不一早就同徐姨赶往乡下。在长途汽车上,她静静地流着泪。
洪鸣老师开始着手调查鸦母亲所在乡下的办学的情况。调查的结果令他沮丧:那个地方虽属市郊,却没有一所小学或中学,富裕一点的家庭都将儿女送到邻省的一所学校去,穷孩子们则跑光了,也不知他们去了哪里。鸦认识的那两个女孩先前上过两三年学,后来她们自己不愿意上了,那学校也垮了。她们俩是唯一留在本地的小孩。洪鸣老师想,如果让鸦离开母亲,随他去另外的乡村学校,很可能她的病情会更加恶化。
终于,鸦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乡下了。即使在城里待短短两三个月,她也常犯病。洪鸣老师常常跑到乡下去,但不能久待,他的学校和学生都离不开他。
在洪鸣老师的卧室里,有一张鸦的巨大的照片,是全身照,照片里的鸦站在草地上,像仙女一样美丽。洪鸣老师为了战胜自己对鸦的渴望,每天都工作到精疲力竭才休息。他的工作效率,他的创新的教学思维,都让同行们惊叹不已。近一两年里他慢慢认命了,他打算像这样硬挺到退休,然后去乡下,与鸦一道安度晚年。然而却出现了张丹织女士!那又怎么样呢,他同她不过是朋友罢了。
张丹织女士热情而又有定力的个性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洪鸣老师。或许因为是同行吧,他特别为她的内涵和风度所打动。他将她看作五里渠小学的一块美玉,一想到她,就悻悻地对自己说:“许校长这老狐狸!”他不光为她的才华所倾倒,而且还对她产生了某种朦胧的渴望——尤其在鸦离去时。这种渴望令他有点惊慌。有时候,他觉得他应该避免与她见面,有时候,他又觉得躲避是可耻的,他应该大大方方地同这位同行交往。是他自己有邪念,对方没有,他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比如某个晚上他一人在家,所有的工作都告一段落了,同乡下的鸦也通过话了,他会突然感到心里痒痒的,于是又拿起电话拨了那个号码。她同他一样,十分谨慎。也许她那边也有同他类似的问题,像她这么出类拔萃的女性,周围没有一群男子围着才怪呢。他要向她诉说什么呢,他不知道,于是胡言乱语,说了几句恶心的话。每次同张丹织女士打完电话,他总是立刻关灯睡觉,他不愿在那个时候面对鸦的那张照片。
沙门的读书会里的氛围令他惊讶,那些书友仿佛在怂恿他去追求张丹织女士,而从前,他们对鸦是多么爱护啊。难道他们得了健忘症?还是他们认为人应该及时行乐?不对,他们不是那种及时行乐的类型,尤其是文老师和云伯,这两位具有坚韧不拔的个性,同及时行乐不搭界。在讨论作品时,书友们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