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遥远山镇(第5/9页)

云开雾散,大地沐浴在阳光之中。河面上反射的强光使得惺忪的睡眼更是欲睁不能。

他们在桥畔站下来,欣赏了一会儿井田河及其两岸小镇的景致。富山平原在这一带开始出现丘陵,小镇正好位于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处。

小镇沿连绵起伏的丘陵发展,井田河横贯而过,流入北面的富山湾。

这里还没受到高层西洋建筑物的“入侵”,低矮却标准统一的和式琉璃瓦房,给小镇平添了别具一格的古色古香。上班高峰过后,整个镇子好像又要陷入沉睡般的安静。这是日本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偏僻村镇,依然保留着那种古老的地方村镇的风貌。

“嘿,日本还有这样的小镇哪!”

横渡眯起眼睛说道。

河面波光粼粼,反射过来的阳光像是十分刺眼。

“真是一个避开了‘机械文明’冲击的小镇!几乎连个车影都见不着。”

“‘机械文明’决不会漏过这个小镇的。车辆肯定会越来越多。是保持河水清澈和古镇风格,还是将其拱手让给公害,这完全要靠居民的意识。”

横渡的话音刚落,几辆大卡车吐着废气驶过了十三石桥。

卡车驶过之后,他们才猛然意识到此行的目的。镇公所建在桥右面的坡上,钢筋水泥房子非常漂亮,是镇上为数不多的洋式建筑之一。也许是跟街道房屋配套设计的,这栋两层楼的官厅房舍同那古老的镇子并非格格不入,外观看倒像是个疗养院。

他们进了大门,来到“居民课”窗口。一位身穿制服的年轻女办事员接待了他们。这种制服像件孕妇衫,近来在东京已极少有人穿了。栋居向她出示了警察证,并说明了来意。

“是谷井种吧?”

管居民的办事员看到警察证,又听说是大正13年的事。目光中流露出吃惊的神色。查阅古老的户口,这并不希奇,感到吃惊的大概是警察证吧。

“请稍候。”

她从背后的档案柜里抽出一本户口簿。

“谷井种的原籍在上新街27X号,大正13年3月18日因结婚迁往群马县。”

一看办事员拿来的户籍簿,和松井田镇公所的户口完全吻合。中山种的父母均已去世,她是个独生女,这在当时十分少见。曾有一个哥哥,7岁时病死。

中山种的父亲也出生在这个镇上。一查原户籍簿,伯伯、叔叔们也全都过世了。只有她叔叔的女儿,即中山种的堂姐妹还健在,就住在镇上的福岛,婚后改名叫“大室吉野”。如果问她,或许能了解到中山种过去的情况。

为了慎重起见,他俩要了一份中山种原籍的复印件,并向女办事员问明了上新街中山种娘家的旧址和大室吉野家的所在地,便出了镇公所。

上新街是商业街,中山种娘家的旧址已辟为停车场。他们向停车场的主人——紧临停车场的渔店老板,问了中山种娘家的情况,但一无所获。因为那块土地的权利,在转到渔店老板手中前,已经经过了好几代人。

这里是八尾最具有活力的一角,50多年前的一切已经荡然无存。在这寂静的小镇上,人们着实在日复一日地操劳着,日新月异的生活毫不留情地将过去日子的痕迹抹去。搬离这儿的人未给新搬来的人留下任何记忆。

俩人由此感到了人生的残酷无情。

也许了解中山种的只有她的惟一亲人大室吉野了。为了拜访她,他们直奔其住处。“福岛”是在车站周边发展起来的八尾的新开发区。寻着门牌号码往前找,像是到了今天早晨小憩过的那家旅馆附近。跑到路边的巡警岗亭一问。要找的门牌号正是早晨那家旅馆的门牌号码。

“宫田旅馆的经营者就叫大室。”

岗亭的巡警为东京来的这两位刑警所感动,把他们一直送到了宫田旅馆。

一进旅馆,正巧先前的那位女招待迎了出来,她吃了一惊,眼睛瞪得大大的。

“哎,事情调查完了?”

他俩临走时虽说过,也许今晚要住在这儿,可现在还是上午呀?

“不,还没完。这儿有人叫大室吉野吗?”

“吉野,那不是我祖母吗?!”

“大概是吧。”

因为是中山种的堂妹年龄倒是差不多。看来这位姑娘也和这旅馆沾亲带故。

“你们找我祖母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