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第4/7页)

她把半截话缩了回去,梅华早已啪的一声摔门走了。

6

常来寄信的一个男生叫孙立超的,慢慢地和梅华熟了,他是中央大学国政系的新生,常给报纸投些时论稿件。他总是穿着政府发给男生的灰布棉军装,说话喜欢扬着下巴,比画着手,指点江山的样子。

最初他就是这么站在边上,对梅华写的信指指点点:“这句话多余,应该删掉,这句也是,删掉……”梅华扭头看看他,有时候觉得有理,有时候不以为然。

一次有个来城里帮工的女人来写信,再三叮嘱家里的那片竹林不要卖掉,下笔“竹林”二字,梅华就有点恍惚了,她想起竹林深处,那飘啊飘着的白衣。

心又钝钝地疼起来,这没有着落的相思。

有时情愿阿锦一直这么骗着她,让她以为云先生在重庆。那晚她摔门而去,沿着嘉陵江跑,江上点点渔火,天河点点繁星,对岸猫儿石河街闪烁着万盏灯。她从前深信有一点光是云先生的,这样的远望多么幸福,而现在,她没了方向、没了位置。

也是那晚,阿锦早产了一个女婴,新生命带来的神奇和忙乱,让她们无声地和解了。小余的保安队日日行动,全赖梅华照顾阿锦母女,她已将近月余没到邮政局写信了。

想不到孙立超骑着自行车来找她,他还是穿着那件灰布棉军装,车子骑上松林坡,他脸上都是汗。

梅华穿着一件薄布衫在门口洗尿布,水凉,她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孙立超大咧咧地脱下棉军装递了去:“你穿吧!”他小声加了一句,“我们学校的女生,最喜欢穿着阴丹士林蓝布衫,外面披一件男生的军装!还以为好看死了。”他没好意思说,当年中大的女孩子,一穿上灰色棉布军装外套,就证明她有了男朋友。

梅华瞥了眼那军装,领子上一层黑黑的油腻,不知多久没洗了,她摇摇头。

孙立超有点尴尬,但他把军装往肩上一搭,马上从怀里掏出一束报纸来:“我的文章发表了,特意拿来给你看看,也好让你学些布局的章法。”他等不及梅华擦干手,就在她眼前抖开报纸。梅华随意地放眼望去:“哪里啊?”突然,她的目光越过孙立超的手指,定住了。

她看到“云一川”三个字,真真确确,头条位置的那篇社论,署名正是“云一川”!

“这份报纸给我行吗?”梅华急忙在裙子上擦擦手,虔诚地捧了过来。

“行啊,你这么喜欢我的文章,明日我再拿些手稿给你看。”孙立超很高兴。

“这个云一川,你还有他的文章吗?”梅华期待地问。

“我记不得了。”孙立超有些失望。

“他的文章是不是很多?”

“他做总编,发自己的文章当然容易。”孙立超不服气地说。

梅华只管高兴地翻看着报纸,这是《民强报》,云先生是主编,社址在上海!

“上海。”

夜里醒来想到,梅华弯着眼睛兀自笑了。

然而隔壁又有吵声,不知是孩子的哭声引起了争吵,还是争吵吓哭了孩子。她侧耳听,那些声音又慢慢地平复下去。

7

行程一拖再拖着,不只是为了攒一张船票,还有阿锦。

梅华有时抱着小女婴,小声地说:“乖囡囡,快点长大吧。”也许孩子再大一点,她离开的心会更坚硬一点。

小余早出晚归,后来甚至晚不归了,孩子半夜哭闹,他睡不好,影响第二天的精神,干脆就在警局过夜。

阿锦咬着牙齿道:“不知道是在警局,还是在哪个娘儿们床上。”

梅华怪她多心。

阿锦恨恨道:“男人都是懒鬼、自私鬼,没有一个好东西!”

见梅华不置可否,阿锦继续说:“你别以为云一川就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好人物,我一直没告诉你,当年城里的人都说……”

“我不必知道。”梅华飞快地应道,她的心突突地跳,跳得疼了。

“阿锦,我得走了。”良久,她说,“我要去上海。”

“云一川在上海是不是?你真是疯了,上海到处都是日本兵,你要去上海!”

“我只想离他近一点。”

“那就快走,现在就走!”

梅华知道她只是嘴上厉害,果然没几日,阿锦已经央求小余想办法,恰巧保安队里有条私运船到上海,托了人情,同意顺便带上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