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端午(第8/18页)
面对这样一位年轻美貌,却是着甲上殿,前所未见的女郎,连皇帝都呆了片刻,直到内侍示意,他才回过神来,示意崔琳免礼,又问道:“你说你代替你的父亲,非要上殿来见朕,既然如此,有什么事就说吧。”
崔琳躬身道:“崔琳代父觐见,是为东都洛阳,于孙靖叛乱之时,由崔家定胜军暂为代管,今天下平靖,陛下御极,垂拱而治,恩泽宇内。故我崔家定胜军理应即刻退出洛阳,将东都洛阳还于朝中。”
殿中瞬间静了片刻,忽然“嗡”一声,百官忍不住纷纷低声感叹议论起来。
皇帝十分欣喜:“你是说,要将东都洛阳还给朕?”
崔琳落落大方,含笑道:“洛阳是国朝的东都,自然也是陛下的东都,崔家定胜军不过代管而已,如今叛乱已平,定胜军当然该退出洛阳,将东都还于朝中。”
皇帝忍不住一拍大腿,连声赞叹,欢喜不胜:“好!好!原来你上殿是要说这件事,早说呀,朕就是喜欢你这样爽快的孩子。很好!”他高兴得觉得崔倚都是个忠臣了,连崔琳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穿着铠甲上殿,都能看得顺眼了,他左瞄右瞄,心想虽然这个崔琳有些骄横,但还算识趣,何况长得真是不错,忽然想起崔倚曾经说过要从皇子中挑一个为女婿,这个崔琳长得这么好看,又这么识时务,倒也配得上齐王,于是说道:“朕要告诉皇后,让她设宴,好好款待你。”又说:“你父亲出去打仗,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担心,既然来了京里,就在西长京多住些时日,这京里好吃的好玩的挺多的。”心想她可别要反悔,一定要留着她到将洛阳交割清楚为止。
崔琳似乎丝毫也没觉察这位陛下私下盘算的小九九,她只是叉手行礼,道:“谢陛下恩典!”
崔琳着甲上殿一事,轰动一时,也顿时成为美谈,人人都觉得这女郎非同寻常,不愧是崔倚的女儿,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就这么三言两句,立刻就拨弄朝局,重新获得皇帝的喜爱与尊重。皇帝按照对武将功臣的犒赏,特许她出宫的时候可以骑马,于是散朝之后,一堆在宫门外准备上马的武将,眼睁睁看着一个娇俏的小姑娘——就是桃子,牵过来一头极为神骏的白马,而这位全身着甲的崔小姐,轻松从容地翻身上马,一看便知道骑术精湛,在军中多年。
“异端啊!”有人忍不住在心中腹诽,但也有人忍不住在心中赞叹:“唯有这样的好马,才配得上这样的人物。”更有人思忖,崔倚教得如此好女儿,怪不得他大大方方地告诉天下人,我并没有儿子,我只有一个女儿。
这个女郎,确实比很多世家的那些纨绔子弟要强上很多。
众人侧目不说,唯有秦王殿下,目不斜视。今日是大朝会,所有人都穿了大朝服,李嶷亦头戴梁冠,穿了秦王的紫色大科绫罗公服,腰用玉带钩。宫门外更有全套的秦王仪仗在此等候,上马之后,鼓吹齐奏,前有六人,更有节、夹槊、告止幡、仪刀等等诸物仪仗,并八十骑典卫,前呼后拥,扬长而去。
他素来低调,这次前所未有地摆出全套的秦王仪仗,不禁令群臣侧目,更有人在心中感叹:秦王殿下果然想得周到,明见千里,不然今日这朝会,全然叫崔家那个女郎出尽风头。如此仪仗甚好!幸好还有秦王殿下,英姿勃发,威仪赫赫,才压过那崔氏一头。
话说那卢皇后,得到皇帝的亲自叮嘱,让她好好设宴招待崔琳,皇后不禁犯了难。她也听说了崔琳着甲上殿之事,听说是个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这样的女郎,不会娇气,却怕有骄气,稍有不慎,或失了皇家体面,因此琢磨了好几日工夫,终于想出个万全之策。
原来宫中最重端午、中秋、重阳诸节,可巧临近端午,正好于太液池上泛舟设宴,又定了由公主、郡主、县主等小娘子参宴,饶是如此,皇帝犹嫌不足,说道:“办得热闹点!多找些世家的女娘来,让那崔琳也看看,京中真正的大家闺秀都是什么样子的,也好压一压她的气焰。”
皇后点头称是,心想此事倒也不难,从京中官宦人家,挑一些气度大方的闺秀来宫中领宴即可。皇帝想了想,又说:“崔倚不是说,这崔琳要从皇子中挑一个做夫婿吗?叫上齐王一起。”那日朝会后,齐王便留在宫中,软磨硬泡,想让皇帝赐婚将崔琳嫁给自己。皇帝却知道崔倚不好惹,他说要挑一个,那真得让崔琳自己挑一个,因此想趁着宴会,让齐王与崔琳多多相处,齐王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啊,没准再见一面,崔琳就立时想要嫁给他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