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万寿(第14/21页)
这话说得,崔倚作为列土封疆的节度使,当然可以上奏。但宋新丝毫没理会皇帝话里的毛病,而是拱手一礼,凛然道:“崔倚身为臣子,竟出此狂悖之语,妄言要为其女自择皇子为婿,臣请治崔倚大不敬之罪,请陛下下旨申饬,并处夺爵。”
听御史这么说,文官行列里有人不禁倒吸了口凉气,崔倚此奏确实狂悖,皇帝悄悄派人去问,愿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齐王,其实处理得甚是得当,纵然不愿,私下回绝便是,竟然写了这样一封奏疏送到朝中来,还公然说,要从皇帝的儿子里挑一个作女婿……这……简直就是狂妄到了极点。但崔倚敢这么狂妄无礼,自然是有倚仗的,不就是因为他现在有定胜军十万,事实上割据一方,占据东都洛阳,朝中拿他无可奈何吗?如果皇帝真听了御史台的撺掇,下旨申饬,只怕马上就要闹出什么乱子来呢。
果然,皇帝听闻御史竟然这么说,不由得也挺直了腰杆,说道:“对!这个崔倚,果然目中无人得很!他以为我们皇家是菜市吗?想挑就挑?”
一名文臣见势不妙,赶紧上前奏道:“陛下,崔倚为卢龙节度使,割据数州,又占据东都,朝中上下本就忧心他权势过大,无人节制。陛下圣明,愿意选崔氏女为皇子妃,如今崔倚不过婉言相求为女儿择一皇子为婿,陛下不如应允!此举不费一兵一卒,便能收拢崔家兵权,实在是高明!”
这话说到了皇帝的心里,他不由点了点头,眉开眼笑道:“其实,朕也觉得这法子不错。”他说着说着,又生起气来:“但是朕的儿子娶他的女儿,那是他们崔家无上的荣光,怎么还能主动上奏疏,说要自己挑一个呢?!”
又有臣子出列奏道:“陛下所言甚是!崔家如此无状,崔氏女怎堪为皇子妃?陛下绝不能应允!”
先前那文臣就道:“武人无状,固然鲁莽,也不失天真,陛下是君主,胸怀广阔,能容天下,崔家所为,陛下定然可以宽宥。”
“君为臣纲,天经地义!岂有臣子挑选皇子为婿的道理?!”
“你这是食古不化,不懂变通!”
……
大殿上顿时又吵嚷起来,嗡嗡的议论声响成一片,其实这几日差不多都这样,曾受过先帝皇恩的老臣旧臣,都想立李玄泽为太子,自觉这是报答先帝显己忠义的时机,而皇帝从当初洛阳小朝廷带来的大部分臣子,自然觉得天子已经登基,李玄泽不宜再为太子,这可是争统的关键时刻,否则百年之后,天子岂不成了窃位的小人,这两拨官员在朝中人数相仿,吵闹不休,自然没完没了。
如今崔倚既然上奏说同意将女儿嫁给皇帝的儿子,对天子有拥立之功的新臣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机会,只要崔倚的女儿嫁给了天子的儿子,那李玄泽自然就不能被立为太子了,至于崔倚的女儿要自己挑一个皇子,那有什么打紧,让她挑呗!反正不吃亏。
而李嶷自从听到这封奏疏的内容,就心情十分复杂,眼观鼻鼻观心,似是事不关己。齐王起先是错愕,旋即就很快地掩饰起来,泰然自若,自从假太孙被揭破之后,齐王就处处小心起来,他没想到李嶷竟然会寻出一个真太孙来,倒白费了自己一番功夫,幸好高选被杀,不会有任何线索追查到此事乃是自己暗中主使。倒是信王,心中大震,心想,万万没想到崔倚竟然愿意将女儿嫁给皇子,只可惜自己已经有王妃,可不论是崔氏女要嫁给齐王还是秦王,那对自己来说,可是一桩大大不利之事。就算自己顺利被立为太子,但不论是齐王或秦王竟有崔倚这样一个岳父,自己如何又能睡得安枕?
他本来心中甚是恼恨李嶷,觉得韩畅送所谓太孙回来,必为李嶷指使,存心是想阻拦自己登上储位。而且万一李嶷娶了崔氏女,将来必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他心下盘算,未免悒悒,只恨自己年长,竟早早娶妻生子,不然这崔氏女,必会选中自己,无他,自己乃是嫡长,她嫁过来,便是十拿九稳的太子妃了。
话说散朝之后,李嶷还没回到秦王府,谢长耳已经骑了快马半路迎上来,告诉他说:“殿下,桃子来了,说崔小姐约您乐游原上相会。”